運動已成為一種生活?文/都大偉近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團隊推出《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第四版值得注意的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也被收錄其中主持修訂的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羅崗稱,“這是對當下社會熱潮的理性回應,也是對文學生态的成熟考量”(1月27日 澎湃新聞),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運動已成為一種生活?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文/都大偉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團隊推出《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第四版。值得注意的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也被收錄其中。主持修訂的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羅崗稱,“這是對當下社會熱潮的理性回應,也是對文學生态的成熟考量”。(1月27日 澎湃新聞)
大衆對《流浪地球》的熟悉,大多源于那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流浪地球》。同名小說的情節和電影有出入,在藝術情感和思想深度上可能比後者更勝一籌。實際上,以硬核科技為表,以社會人性洞察為裡,表裡結合,這确實是“大劉”劉慈欣諸多小說的共同氣質。他的《三體》一度被讀者概括為“宇宙社會學”,便源于這種特征。因此,把這篇小說收入《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将其與丁玲、沈從文、巴金、王蒙等諸多文學大家的經典并列,是有充分理由的。
和20世紀的經典并列的作品,我們可以将其稱之為“新經典”。如果說20世紀的文學經典已經定型,是一個“結果”;那麼新經典一定是處于不斷發展增長中的,是一個流動的過程。畢竟,我們就處在現當代這個階段,因此我們會在自己的生活中親眼見證新經典的不斷誕生。這種見證,會讓人聯想到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三部曲的小說情節中反複出現的那艘潛艇“鹦鹉螺号”。這艘潛艇裡有一句标語“在運動中運動”,彰顯了某種不斷進取、推陳出新的勇氣和速度。用“在運動中運動”來概括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也是合适的,我們要反映現當代的文學最新面貌,就必須也做到“在運動中運動”,出點子想辦法實現新經典的繁榮。
不過,這種文學的推陳出新并非易事。其困難有兩個方面:一是甄别,如何從每年浩如煙海的出版物中選出真正有高度、有思想、有現實關懷的優秀作品?二是傳播,如何把甄别好的優秀作品快速推廣給大衆?這需要多個層次的群體發揮各自優勢。文學的研究者要總結出優秀作品的寫作和傳播規律,出版社的編輯要進行負責任的把關,雜志社的編輯則進行負責任的推介,各種文學評獎機制做好新作品的評選工作,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語文課堂進行新經典的普及。一言以蔽之,把新經典的好酒搬出深巷,這是全社會各方共同發力的結果。
當然,新經典的創作、甄别和推廣,也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力量。近年來,在許多文學獎項頒獎典禮上出現的新銳作家,其實原本都是在網絡平台上寫作,而後結集出版成為紙質讀物。比如憑小說《空響炮》獲首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的90後作家王占黑,最初就是在豆瓣上寫作。融媒體時代,類似的網絡平台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無心插柳”成為新經典的搖籃。一些專門供網絡作家寫作的互聯網平台,現在則“有心栽花”力圖把優秀的網絡文學變成新經典,這也是值得提倡的。
我們還是很高興地看到,包括華東師大《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在内,許多平台、機制、團隊都在努力地為新經典搭橋鋪路,讓新經典能夠“在運動中運動”。如果說這六個字的第一個“運動”代表一種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總體閱讀傳播趨勢總體向好的寄望,那麼第二個“運動”就代表新經典能夠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穩步繁榮的有力翅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