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息傳來。
炸鍋了。
#迪士尼買了人世間的播出版權#。
國劇爆款被海外購買版權不是第一次。
《甄嬛傳》賣到過韓國、日本、美國。
網友一度興奮于找到了“甄嬛學”英文版教材,比如一丈紅原來叫“the Scarlet Red”啊。
《白夜追兇》成為首部被Netflix買下版權的國産劇,網友還很驕傲,終于文化輸出了。
但這一次呢。
事情在起着變化。
評論裡很多留言沒有在祝賀,而是——怒了。
國産好劇 迪士尼,在今天的輿論裡産生了不良反應。
為什麼賣給國外呢?
迪士尼又為什麼買呢?
動機都值得懷疑。
《人世間》是“揭露中國的醜陋”“總愛又破又舊”。
迪士尼是“壞心眼”“想看中國又破又舊”。
這實在是一個陳舊的問題,但又有全球環境的擾動。
最終承擔後果的都是——國産影視劇,想“不犯錯”怎麼就這麼難?
01
迪士尼安的什麼心?
首先明确一點——迪士尼買下《人世間》要做什麼?
評論裡有預言家說,按迪士尼的“尿性”,要惡意改編,突出中國的落後和破舊。
這就完全是張冠李戴了。
迪士尼買下的不是改編權,沒有要翻拍制作美版的打算。
隻是買下播放權,在自家Disney 上面播放,就跟你在愛優騰上看海外引進的影視劇是一個意思。
詭異的地方就來了——為什麼别人的影視劇可以出口,我們的就要被質疑?
一邊在忌憚别人的“文化入侵”,一邊又忌憚自己的文化輸出,裡外都是受害者心态。
再說迪士尼為什麼挑中《人世間》吧。
就因為它“破爛”?
其實迪士尼購買華語劇不是突然的動作。
2021年10月,迪士尼在亞太内容發布會上官宣,将引入20多部亞太地區本地影視劇集,其中包括華語地區的5部:《小敏家》《慶餘年2》《珍馐記》,以及陳柏霖新劇《正義的算法》和桂綸鎂的《台北女子圖鑒》(迪士尼與B站聯合出品)。
各種類型和風格都有。
選片的眼光很多元。
但許多人眼中,還是複讀機一樣的推測——“審醜”。
好像永不過時,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舉例,“張藝謀獲獎是醜化中國”“莫言的諾貝爾獎是迎合西方”。
他們認準的一個定律是:西方覺得好的,一定是我們不好的地方。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是……
因為作品本來就好呢?
就拿《人世間》來說。
迪士尼其實在剛開拍一個月,就找上門預購播映權。
奇怪嗎?
那來看看為什麼吧:
梁曉聲的原著小說,在2019年拿下茅盾文學獎;
導演上一部作品是曾經大爆的《人民的名義》;
編劇王海鸰,寫出過家庭生活劇《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
主演有丁勇岱、薩日娜、雷佳音、殷桃、小宋佳、辛柏青……
這樣一個團隊,你有不選擇它的理由嗎?
無論創作者傾注了多少,無論作品質量怎樣,到頭來國産影視劇在海外取得的成績,不由分說的都是——你迎合了。
02
《人世間》醜化了嗎?
一句話概括劇情——中國家庭橫跨50年的平民史詩。
故事自1969年的一張全家福始,至2016年周秉坤和鄭娟在自家樓下散步結束。
要說“破”。
那的确。
周家坐落在吉春市的一個小片區。
有個小院,擺雜物、醬缸、自行車。
進了正門,客廳擺着竈台和飯桌。
兩間卧房,外屋是兒子,裡屋是爹媽和女兒睡。
土炕,柴火竈台、磚頭房、粗布簾。
都被抛進了曆史。
但誰又能因為它們的遠去,而否認它們真實地存在過。
誰又能否認,正是這些破舊,構成了時代變遷的參照物。
劇中角色生活的光景,每一集都在肉眼可見的變化。
劇集過半,秉坤用家裡積蓄買了間有抽水馬桶、有自來水用的三居室。
寬敞,亮堂。
哪怕後來又搬回了光字片,屋内也随着時代的變化,裝潢布置變得現代。
△ 還有冰箱電磁爐(不遠處是抽油煙機)
但破也隻破的是光字片。
《人世間》不止是周秉坤一人一家的故事。
他大哥、他姐,他的5個兄弟,他在廠裡認識的曲老太太……不同家庭,不同際遇。
《人世間》是一出家庭錄像。
看的是今天不少人沒經曆過的年代。
但無論時代、語言、膚色這些外在的隔閡如何,情感是共通的。
早在開拍之初,迪士尼就打算要購買。
所以導演李路也說,他心裡憋着一股勁。
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台詞、每一場戲都要帶有國際視野,思考外國人看了會怎麼想。我想迪士尼也是希望外國人通過這部劇來看中國社會近50年來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坦誠地面對過去,講述自己真實的故事。
在Sir看來,這才是一種自信。
這是在我們的生活起色以後,能夠去面對苦和難,反思今天的生活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但不少人第一反應,仍然是遮羞。
仿佛是半個世紀前,面對意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鏡頭,匆忙粉刷了牆壁,換上新衣服,羞怯地躲避,生怕被看見的中國村民。
如果說過去,是因為貧瘠而自卑。
那麼克服了貧瘠之後的今天,我們究竟是在為什麼而自卑呢?
是因為什麼而害怕外界的目光呢?
03
什麼樣的國産劇才配被看見?
一方面,許多人抱怨國産劇缺乏現實題材。
不是架空就是懸浮。
另一方面,現實題材又命途多舛。
且不說創作上的種種限制,網友審判的眼光,可能來得更嚴格。
無法面對現實。
很多情況下是無法面對“别人看我們的眼光”。
習慣于正确而光鮮的宣傳。
忘記了每一次泥濘中的掙紮都值得尊重。
“家醜不可外揚。”
這句話中更醜的是,判定“醜”的标準。
就拿被很多人奉為神劇的《請回答1988》來說,豆瓣評分人數最多(60w),評分最高的韓劇(9.7)。
如果說《人世間》是“醜”。
那麼這部劇也“醜”。
可韓國人怎麼就什麼都往外說呢?
德善家,沒有單獨的廁所,隻有2間房,沒有床,一家5口人住在半透亮的地下室。
但你看劇時在意的是這些嗎?
不是吧。
它讓觀衆久久回味的,是每一家的生活。
那些和你我現實勾連的瞬間。
是那些飯桌,那些關于“家”和“生活”的煙火氣。
也看看我們的國劇之光。
《山海情》。
西北的窮鄉僻壤,三兄弟穿一條褲子的場景可是太“抹黑”了。
好像不應該給國際友人看到。
但不妨礙。
自從去年在Youtube上線後,成為了出版方旗下作品裡,海外用戶評論最多的一部劇,遠超預期。
《父母愛情》。
這部劇用軍官江德福和妻子安傑相濡以沫的愛情,以靜寫動展現大時代。
用主人公們的幸福生活,反襯他們身邊的親人,在那個年代飽受苦難。
劉奕君飾演的姐夫,從知識分子的“歐陽懿”,被改造成了碼頭上扛沙袋的“老歐”。
多年後平反,他失聲痛哭:
我是歐陽懿啊
可能比《人世間》更露骨。
但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獲得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國際傳播獎。
不僅被大力推廣到海外,甚至在六十多個國家輪番播放,火到連劇組自己都感到驚訝。
這些作品。
不避諱過去,能面對真實。
你說醜?
可很多作品的偉大,不就是因為它刺中了最要害、最沉痛的地方?
這“醜”。
并不是什麼西方專供,也沒有什麼東方風情。
《寄生蟲》橫掃戛納、奧斯卡。
那沖擊西方觀衆的力量,不隻來自于一個韓國的畸形故事。
更是整個世界都在面臨的階級失衡和底層戾氣。(想想與之呼應的黑色超英電影《小醜》就知道了)
雖然有個問題挺無厘頭的。
即,“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拍出一部自己的《寄生蟲》”。
可也不妨異想天開一點——即使是拍出了《寄生蟲》,那又怎樣?
第二次獲得戛納金棕榈。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華語片。
随之而來的無非也就是:抹黑國家形象,激化階級對立,迎合西方獵奇審醜心理……
這個世界真大。
這個世界真狹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