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悅
多年前讀高中的時候,被白岩松老師的《人格是最高的學位》深深吸引,當時知其表而不解其意,大概的理解就是品行一定要端正,不然學業上再優秀,也難以被接受。
當時正在面臨高考的壓力,看問題想事情難免顯得膚淺,對于這種問題會與自己當前的狀況聯系起來,現在想想,那會的理解确實過于單一化。
先說一下這個故事的背景,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向偉大的提琴家卡薩爾斯讨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大提琴家?而大提琴家卻說的是先要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後成為音樂人,最後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白岩松老師帶着這個答案的困惑,直到采訪了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時候,才深有感觸,優秀不是學習成績多好,成就多高,而是為人處世,憂國憂民的一種個人魅力和高尚品質。
原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着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入學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别!
幾日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能考上北大這樣名校的應該都是很優秀的人才,但這個同學的所作所為并不能撐得起他的才華,反倒相比之下,穿着樸素的季羨林大師,作為北大副校長,竟然為了一個小小的承諾就給新生看了一個多小時的行李,讓人值得敬佩。
作為國學泰鬥,季羨林老師的時間是很寶貴的,但他沒有以此為借口,而是以普通老人的和藹可親方式幫助學生,可見,季羨林老師擁有的智慧都是集個人魅力,高尚的品質和成就于一身的。
凡事從小事做起,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可是有多少人會真正落到實處。按理來說,季老師完全可以不拘小節,做更有意義的學術讨論。但他還是會站在别人的立場,盡自己的責任做好一件小事。
以前閱曆少,自己理解不通透,隻會片面去埋怨那個新生,而由衷傾佩季羨林老師。現在看來,那個新生是有不對,但也不排除排隊耽誤或迷路等緣由,也有情有可原之處。而季羨林老師不惜自己寶貴的時間,甘願為他人提供幫助的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後來也才明白白岩松老師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震撼,一直被困惑的問題突然迎刃而解,确實是非常令人激動的事情。
學位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是取得學習優秀的合格證,但無法衡量這個持有合格證的學生是否具有優秀的品質。學業優秀與個人品質是沒有沖突的,關鍵是這個人外在的優秀是否有一定的品質襯托。
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起碼的人格品質能保證一個優秀的人不會危害社會,相反會用自己的才華盡可能多的貢獻社會。
試想,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與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哪個更受歡迎,這都不用對比,大家心裡都會投品學兼優的同學了。出了校門,更是如此。
優秀應是一種由内而外的品質。
外在的優秀某種程度上來說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對于某種技能的掌握程度,擁有這些,隻能是生存技能比較強。
而具有内在優秀的品質,能與人為善,受大多數人的歡迎,能為自己的人生赢得很大空間。所以,做人優秀比學習優秀更實在。
偉人與普通人的區别:是否擁有外在優秀的學習能力和内在高尚的個人品質。二者缺一,很難在自己的空間有所突破。
要想擁有最高的學位,就得加倍努力,同時還要修煉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培養優秀的個人品質。也隻有這樣,做人的境界達到一定的程度,原有的才華才會神采奕奕。
切忌好高骛遠,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也隻有這樣,以身作則,才能嚴于律已,說服别人。
圖|網絡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