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12篇解析

論語12篇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6 07:12:31

論語12篇解析(論語選讀之高山仰止)1

《高山仰止》

一、【課文梳理

1.孔子推仁行道受阻,心思授仁傳道。

子在陳章(5.22)——憂患“狂簡”弟子無人教誨,思考退而授徒。

2.孔子教育學生察其長短,批得中肯,評得辯證,導有藝術。

闵子侍側章(11.13)——洞察弟子所長所短

由之瑟章(11.15)——評價子路中肯辯證

道不行章(5.7)——高度信任子路之勇(“材”通“裁”,裁度事理)

子謂顔淵曰章(7.11)——教育子路多管齊下(旁敲側擊、直接批評、正面引導)

3.孔子誠待學生(悲痛哀悼,如己喪子)。

伯牛有疾章(6.10)——惋惜伯牛命運,慨歎上天不公

顔淵死章(11.9)——為弟子死而悲痛欲絕

顔淵死子哭之恸章(11.10)——為弟子死而悲痛欲絕

4.孔子面對弟子責難去師道尊嚴,知錯就改(雖将錯就錯)。

子見南子章(6.28)——平等對待弟子的責難

子之武城章(17.4)——承認錯誤及時改過(雖将錯就錯)

5.孔子的思想、學術博大精深。

顔淵喟然歎曰章(9.11)——一顔淵感歎孔子學問之深、教育之善、入門之難。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章(19.23)——子貢贊揚孔子思想、學術博大精深。

6.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無人匹敵。

叔孫武叔毀仲尼章(19.24)——子貢贊揚孔子思想如同“日月”,不可逾越。

二、【回顧整理】

★默寫課文相關語錄

(1)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 ?”

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

(2)顔淵喟然歎曰:“ ,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 。”

★這課出了很多的成語?

答:斐然成章;暴虎馮河;登堂入室;割雞焉用牛刀;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循循善誘。

★孔子的話生活化、口語化,多處采用疊句形式,極富感染力,能否結合本課内容來談談。

答:孔子看到學生志向高遠,文采斐然,情不自禁說道:“歸與!歸與!”由衷的喜悅溢于言表。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說道:“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話語中充滿痛苦和無奈。顔淵死了,孔子哭喊:“噫!天喪予!天喪予!”“非夫人之為恸而誰為?”疊句和反問形式表現出哀傷欲絕的感情,足可催人淚下。

三、課内探究

(一)知識梳理

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詩經.小雅.車轄》。司馬遷專門引以贊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及,心向往之。”,漢鄭玄注解說:“古人有德者則仰慕之,有明行者則行之。”鄭把高山比喻為崇高的道德,仰即仰慕,景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運行的準則。宋朱熹則解釋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朱熹說,高山就是人們平時仰望的高山,沒有什麼寓意,而且景行就是大路,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一個崇高的可以,一個直白的可以。

2.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最為精煉地表達了儒者對于出仕與退隐,入世與出世,進與退的政治選擇與人生态度。裡面所蘊含的,一方面是進退之間深刻的矛盾性,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儒學通權達變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氣度。

3.割雞焉用牛刀

我們現在已經不能确知孔子到底是真開玩笑,還是一時失言,但子遊“當仁,不讓于師”的精神和孔子師生之間暢所欲言的風貌卻躍然紙上,從子遊的答辯詞來看,有時候殺雞用牛刀,也未嘗不可,雖然是治理一個小縣城,也應該與治理一個國家同步,因為性質是一樣的。在上位的人學了禮樂,就懂得愛人,在下位的人,學了禮樂就容易使喚,隻要目的能夠達到,用什麼刀又有什麼關系呢?所以孔子立即表态修正。

(二)合作探究

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5分)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1)請從上述文字中提煉出一個成語。(1分)

(2)從孔子對子路兩次評價的共同特點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評析。(4分)

【答案】

(1)(1分)升(登)堂入室

(2)(4分)①共同特點:每則文字中孔子對子路的評價有抑有揚。(1分)

②教育特色:針對性。(答“一分為二”“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亦可)(1分)

③評析:“一分為二”……。“實事求是”……。每點一分。(2分)

(三)自主練習

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5分)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

[注]久要:長久的困頓處境。要,約,困頓。

(1)兩則文字談到了一個相同的問題,但角度有所不同,第一則文字是從 角度談的,第二則文字是以師生答問的方式展開。

【答案】受教育者(或學生 / 弟子)的切身感受(1分)

(2)從上述語段看,孔子培養人才的理想目标是什麼?請結合現實,評析一下這個培養

目标的現實意義。

【答案】德才兼備、人格健全、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或具有“知”、“不欲”、“勇”、“藝”而又能節之以禮、和之以樂的人)(1分)

評析要點參考:孔子提出的“成人”标準,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1分)當下,我們需要糾正那種過分“功利化”、“市場化”的傾向,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設。(1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後回答問題。(5分)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莊子.至樂》)

顔淵死。子曰:“嘻!天喪予!天喪予!”(《論語.顔淵》)

(1)面對妻子和學生的死亡,莊子和孔子各有怎樣的表現?(2分)

答案:莊子表現得十分超脫;孔子表現得十分悲傷。

(2)根據莊子和孔子面對妻子與學生死亡時的表現,談談兩人的生死觀。(3分)

答案:莊子是出世的,看重的是死帶來的人生解脫,從此可以脫離人生的磨難與痛苦;孔子是入世的,看重的是死帶來的生命價值的消亡,生命的消逝意味着人再無法服務于社會。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jiào然随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外篇·至樂》)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莊子·内篇·大宗師》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題。(5分)

(1)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人之求之與!”

(2)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19.材料(1)子貢評價他的老師 (原文);材料(2)因為子貢這段話,後人将“師門”稱為“門牆”,成語 ,謙稱自己愧在師門。(2分)

答案:溫、良、恭、儉、讓(1分) 忝列門牆(1分)

20.子貢擅長辭令,在維護老師形象上不遺餘力,請結合材料(2)說說子貢的說話藝術。(3分)

答案:主要運用比喻和襯托的手法。(1分,答到比喻就給1分)子貢清楚地認識到叔孫武叔借擡高自己來诋毀孔子的不良用心,巧妙地以宮牆作比,說自己的學問不高,以此來襯托孔子的學問高。并指出叔孫武叔不得其門,根本不可能了解老師學問的高深、内涵的豐富。結尾以平和的語氣諷刺叔孫的平庸。(2分)

(四)遷移拓展

★探究孔子師生開放和諧的關系給今天的啟示。

答:平等互愛是前提;尊重寬容是方法,師生互動、和而不同才能和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