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自我測評網站

自我測評網站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08 00:54:02

自我測評網站?一個不準的測試,加上不專業的解讀,是多麼危險的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自我測評網站?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自我測評網站(通過測評尋找自我靠譜嗎)1

自我測評網站

一個不準的測試,加上不專業的解讀,是多麼危險的事

如今,各類職業測驗俨然成為學生和家長高考決策中的标配。很多高中生根據這種測驗決定學什麼專業。市面上職業測驗有很多,能力的,性格的,興趣的,價值觀的,甚至還有星座八卦的……作為業内人士,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這些測驗到底準不準?”基本上我的答案都是:不準。

為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高中學生小若做的霍蘭德興趣測驗。

這是在選科系統中出現最多的一個測驗。她來找我,就是因為她感覺“不準”。她說:“問卷裡出現了很多職業名稱,但大部分職業我隻是聽說過而已,并不知道真正是幹什麼的,隻能憑想象來回答。另外,測驗結果還給我推薦了一些職業,但這些職業我并不喜歡啊,而且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的……不解決任何問題。”

而且她說,結果出來後,指導老師隻是課堂上大概講了一下,沒有解讀結果。

這其實是很多高中同學遇到的普遍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 測驗本身的問題。同學們的職業經驗太少。這個測驗最初是在美國的大工業時期給成年人做的,可能并不适合中國青少年群體。

第二,缺少專業解讀。如果老師能夠給出比較專業的測驗解釋,可以幫助同學們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有所思考。但是大部分老師做不到。

後來我跟小若解釋說,“雖然測驗結果中顯示你的最高分數是C、R、A,但是整體來看,各項分數差異并不大,說明你的選擇其實很平均,并沒有突出喜歡或者讨厭某個方面。再加上你的職業經曆很少,所以對測驗推薦的職業是無感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一些細節來思考自己的傾向性……”

“結合你曾提到的一些情況,非要挑一個相對喜歡的,那就是C類内容。非要挑一個最不喜歡的,那就是E類内容。你可以未來在C類的活動中挑選一兩個親身體驗一下,确認自己的感覺。也可以看看對周圍哪些職業有好奇心,多觀察體驗。“

說到這裡,小若連連點頭,說這樣我就理解了。我也覺得我并沒有像測驗上說的那樣有明顯的特征,需要多方面嘗試才能确切知道。

所以,一個不準的測驗,加上不專業的解讀,是多麼危險的事。一個不太懂的老師和一個不太懂的家長,有可能從這個測驗結果斷章取義,給一個剛好聽話的孩子選定了職業方向。

測評用在成人群體中,是因為成年人的性格傾向等各個方面相對穩定,對自我和職業的理解力也夠。高中學生在這種背景下通過測評來尋找自我并不靠譜,結果往往隻是起到了一個“标簽化自我”的作用。

看上去挺科學的報告,其實隻是用高大上的名詞把人分類了而已。實際距離青少年真正的潛力還很遠——而重要的是,人的興趣是會随着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

讓我們來看大學生小桦的興趣是如何發生改變的。最初,他并不喜歡所學的遙感專業,還覺得自己特别适合做學生工作,但一段時間過後,他的想法變了。

第一次改變:

由于和自己理想的兩個專業擦肩而過,大一時,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轉到電子或者計算機學院去。但首先,我得先了解自己的專業。

我認為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學院組織的實驗室參觀活動。參觀遙感實驗室時,我看到了非常有趣的東西:幾道帶着條紋的藍光咔咔一閃,直接算出了整個物體的三維點雲;把植物葉片放到一個儀器裡,屏幕上就畫了根曲線,植物是不是缺氮磷鉀,直接就能分析出來……我從未見過這樣神奇的儀器,聽老師講才知道:第一種技術叫結構光三維測量,第二種技術叫高光譜分析,都是遙感探測技術。

當時我就覺得遙感這門學科真有意思,想再深入學習。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出這樣的儀器,那就太帥了!這次參觀讓我發現自己并不讨厭這個專業,甚至還有點好奇和喜歡了。

第二次改變:

我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學生幹部,一直幹得很開心,做輔導員助理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錯過呢?不過後來的事證明,學生幹部也不一定适合做輔導員啊。

輔導員助理就是給輔導員們幫忙。我發現當好輔導員的難度超越了我的想象,不是隻管學生,而是要搭建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一座橋梁。不僅要關心同學的成長,還要執行學校的各項安排,經常會有大量的事務等待着你去做,真的很不容易。

除了工作的難度,我還發現,自己對這份工作越來越沒動力了,因為在工作中得不到我所期望的成就感。我喜歡工程項目之類的工作,一段時間的努力換來一個較大的成果,像踢足球。而輔導員的工作更像是打籃球,事情都不難,進球更容易,有許多小的成就感累積,但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隻是覺得工作非常繁瑣,動力也越來越不足……最終,我艱難而不舍地退出了。

他還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反思:

為什麼我從小都喜歡做學生工作,但是到了真正要做輔導員的時候,卻打了退堂鼓呢?我認為是大學的經曆,“改變”了興趣所在。

在剛上大學時,我做過一次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測出的結果是企業型 社會型,與社會型相反的現實型的得分并不高,而我現在的測試結果,是企業型 現實型。

從結果上看,貌似是大學的經曆改變了我的興趣,但我覺得更好的解釋是我并沒有改變太多,而是大學的經曆,讓我不斷地刷新對自己的認識。讓我知道自己的手腳沒有想象中那麼笨,對于行政工作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感興趣。大學一個很重要的意義,不就是更接近真實的自己嗎?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我們是否對一個事情感興趣,是否興趣發生改變,跟環境有非常大的關系。你可能因為環境發現了新的興趣,也可能因為環境對某些東西不感興趣了。跟環境互動的過程中,你對世界,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這就是自我的建構和塑造。

造成興趣改變有兩個方面的環境原因,那就是自我效能感和結果期待。自我效能感,就是對自我能力的評估,自己是否能夠做成某個事情的預期。結果預期,就是預計自己做完這個事情是否能夠取得想要的成果。

小桦的大學經曆讓他知道“自己的手腳沒有想象中那麼笨”,所以在做職業測評時,現實型分數提高。他做了一段時間輔導員助理之後,對于輔導員工作的結果預期就不太好。兩方面共同作用,他的興趣從之前的企業型 社會型變成了企業型 現實型。

什麼東西會影響自我效能感和結果預期呢?那就是學習經驗——你看别人做過什麼,就很容易效仿,尤其對于孩子而言。子承父業就是這麼發生的。

學習經驗首先會受到個人特點的影響,你會因為個人特點而選擇自己想要的環境。其次也受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比爾·蓋茨在計算機領域成功,跟他母親的職業有重要關系。

總之,從對外界環境的分析可以理解,測驗的分數不完全可靠。我們的自我概念就是在經曆中培育塑造起來的,也會随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成人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更加豐富的,開發潛能的環境,而不是限制他們的可能性。對于孩子來說,積極探索世界,本身就是在培育和塑造更清晰的自我。有句話說得好:“不去觀世界,哪有世界觀?”就是這個道理。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 高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5月24日 07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