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岫岩重點建設

岫岩重點建設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2:41

岫岩重點建設?(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300口水井從挖完就沒水,菜籃子工程打水漂貧困村的村民原本夢想着有水澆地,走上緻富路,沒想到盼來的卻是沒水的廢井誰挖的?誰驗收的這些沒用的井?村民們不知道15年來,他們一直過着貧困的生活因為擔心走路不小心掉進井裡,村民們不得已隻好又把這些沒用的井再填上,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岫岩重點建設?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岫岩重點建設(遼甯岫岩為貧困村挖300口)1

岫岩重點建設

(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300口水井從挖完就沒水,菜籃子工程打水漂。貧困村的村民原本夢想着有水澆地,走上緻富路,沒想到盼來的卻是沒水的廢井。誰挖的?誰驗收的這些沒用的井?村民們不知道。15年來,他們一直過着貧困的生活。因為擔心走路不小心掉進井裡,村民們不得已隻好又把這些沒用的井再填上。

政府打井百餘口 沒有一口能出水 村民:我自己打的井抽一天水都不幹

2015年4月1日,在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于家嶺村的耕地裡,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見到了幾處15年前打的井。

15年前打的一處井(直徑)大約有40公分 村民怕孩子玩耍時掉到井裡 不得已隻能把井封起來

村民告訴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些都是2000年打的井,每一個電線杆下都是一眼井。像這樣的井,他們村的地裡一共打了100多口。但是,從打完那天起,這些井就沒出過水。後來,這些井就都填死了。

記者:為什麼把它填了呢?

村民:就是打的井細,沒有水。就這地壟溝,一個地壟溝都灌不上。

遼甯省岫岩縣地處遼東半島,多年來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前兩年才剛剛摘帽。當地村民告訴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當時政府修這些水井,就是要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解決澆灌問題,幫助他們提高收入,脫貧緻富。但是,井是打了,可從來就沒出過水。所以,傳說中的蔬菜基地也就一直沒能建起來。後來村民們擔心小孩玩耍和大人走路的時候掉到井裡,不得已隻好把大部分井又填上了。村民王淑清家的地裡也有一口這樣的井。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于家嶺村村民王淑清: 這會我都壓上,害怕小孩掉井裡。這要掉裡頭,你看有撈嗎,是不是沒撈?這井掉裡你能撈,小孩掉裡,大人都撈不了。

記者:這井也是(2000年打的)?

王淑清:都是那年打的。

村民王淑清說害怕家裡小孩掉井到裡救不上來 所以用石頭把地裡的井壓上了

王淑清說,當初村裡人本來指望着有井澆地,建了蔬菜大棚,就再也不用總是靠天吃飯受窮了。但是15年過去了,井裡從來沒有水,連下雨天都沒有。

那麼這些水井為什麼會沒有水呢?是因為這裡地下水位太低嗎?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發現,在這口不出水的廢井邊10米外,王淑清自己蓋的蔬菜大棚裡,也有一口井。但這口井是後來王淑清自己花錢打的。

王淑清:我昨天抽一天都沒幹。

記者:一直在抽。

王淑清:對,一直在抽,一天到黑。

村民王淑清自己打了一口井 水深五米六 即便是在近幾年地下水水位一直下降的情況下 水抽一天都抽不幹

王淑清說,政府打的那些井用不了,種田又離不了水,所以她家隻能自己想辦法,去年打了這口新水井。雖然近幾年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但她這口井的井水一直很足。而棚外地裡的這口井,是15年前打的。那時的地下水照理來說應該更多,但是打好了井,愣是沒見過水。到現在她也想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

15年的廢井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村民多年隻能靠天吃飯

在村口一座廢棄的井房旁,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遇到了一位當年給村裡打過井的師傅。說起當年打井的情況,這位董師傅印象很深。董師傅告訴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當時鎮裡組織打井的人告訴他們,隻要井裡能看到水,這井就算是打成了。有了這樣的标準,他們打井隊就按這個标準打。所以,當時井裡能夠見到水。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于家嶺村打井人董恩生:當時情況就是我們打見水,為合格。

記者:但實際情況像你打井這麼多年,合格是這麼判定的嗎?

董恩生:合格不是這麼判定的。灌地得夠用。最次得抽幾個小時為合格。當時咱們打這個井,不長時間就能抽幹,就幾分鐘就能抽幹。

打井人董恩生回憶說 當初打井時的标準是打見水為合格 而憑借他多年的打井經驗 水夠抽才算合格

董師傅說,按照當地的情況,正常井深應該要在5米以上。但他們當年打的井基本上沒有超過3米的。董師傅告訴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當年打的這些井,不僅深度不夠,井口也十分小,有的連水泵都放不下去,所以這些井根本不能用,都是廢井。

董恩生:這個就是糊弄,就是糊弄。

董恩生評價當初的打井就是糊弄事

在離于家嶺村3公裡外的雙泉村,還有許多同樣的井,許多井都配套了井房。但這些井同樣沒有水。打井師傅王志武告訴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他當年打的20多口井也全是廢井,沒有一個能用的。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雙泉村打井人王志武:當時打的,怎麼說,也不能說沒有水,反正打了見着水了,他們說差不多,就上來了,就完事了。我們就是為了掙點工錢,他們說怎麼弄我們就怎麼弄。

采訪中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發現,在雙泉村,有大棚的村民為了棚裡的蔬菜都自己想辦法重新打了澆灌井。沒有井的村民就隻能等着老天下雨。下雨多點,地裡的收成就能好一點,碰上天旱,收成就很難保證。

村民為了解決棚裡蔬菜的灌溉問題 都自己想辦法重新打了澆灌井

雙泉村村主任曲天清告訴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雙泉村,于家嶺村都是多年來的貧困村,由于地裡沒有澆灌井,沒法種植更多的經濟作物。15年前打過的水井共計300多口,涉及當地4個村5700餘畝土地。如果這些水井能夠使用,村裡早點改種經濟作物,也許今天不會還是這樣貧困。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雙泉村村主任曲天清:(這井)不是不合格,是根本就不能用。農業上的東西,這些根本不實用,用不上。

曲天清說當初設想打井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落實下來卻不是那麼回事 井根本就不能用

村支書曲天清為了廢井的事情,多年來向很多部門反映過,但一直沒有回應。

曲天清:找過鄉政府也沒有什麼結果,後來找縣裡。

記者:縣裡呢?

曲天清:找縣政府也沒有結果。什麼結果都沒有。我就到省去了。

記者:結果呢?

曲天清:到省裡找的執法機關,什麼回複沒有。

村支書曲天清為了廢井的事情 多年來向很多部門反映過 但各個部門一直沒有回應

相關部門互相推诿 廢水井如何通過驗收成謎團

2015年4月2日,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跟随雙泉村主任曲天清來到了雅河辦事處,這裡是當年村裡的直屬上級單位。但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現在雙泉村和于家嶺村的行政區劃已經劃分給了岫岩縣食品工業園仙人嘴辦事處,不歸他們管轄了。

記者和老曲來到了岫岩縣食品工業園區仙人嘴辦事處,又被這裡的負責人告知,這個辦事處是2012年成立的,之前所有檔案都沒有調轉過來。應該回原來的機構查問。

記者隻得再次回到雅河辦事處,卻被岫岩縣大甯辦事處黨委書記趙旭生告知,當年打井的記錄檔案存放在一個叫大甯辦事處的地方。

大甯辦事處的黨委書記趙旭生正是當年打井時主管雙泉村村務的鎮書記助理 當記者向他詢問當時打井檔案時 他說資産随着區域劃分到不同的地方 現在資産屬于仙人嘴辦事處

打井檔案找不到,但打井的資金需要通過當地财政部門撥款。于是記者找到大甯辦事處财政所。工作人員稱所長請假不在,于是記者撥通了電話。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大甯辦事處财政所常所長:你這樣,你找領導。

記者:找哪個領導?

常所長:你找我們領導啊,你不能說這樣事我通話,你找我們領導啊。

記者:她挂了。

電話提示音:您好,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

在大甯辦事處,記者向主管書記說明了來意,再次詢問相關情況。這位書記承認,當年打井的檔案的确是存放在這裡的。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大甯辦事處黨委書記趙旭生:就是原先的老賬在咱們這,我們隻負責保管。保管就是備查呗。

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 大甯辦事處黨委書記承認當年打井的檔案的确是存放在這裡 但強調說隻是原來的老賬在 而且他們隻負責保管備查

在岫岩縣委宣傳部,書記核實了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的身份後,承諾第二天帶記者到辦事處查看記錄。然而,第二天上午,當記者再次來到大甯辦事處的時候,辦事處方面卻換了說法,拒絕記者查看相關資料和記錄。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大甯辦事處主任劉仁海:你們看賬幹什麼?你要想看我賬那不行。财務賬别給他們查看。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大甯辦事處主任劉仁海拒絕記者查看當年打井的相關資料和記錄

在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的再三要求下,這位主任才勉強同意,安排一位工作人員配合查詢。然而,整整一上午,記者依然沒有見到任何有效的資料或信息。

記者:找到了嗎?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大甯辦事處工作人員:沒找着。

記者:沒有?

工作人員:嗯,沒有。

記者:記錄都沒有了?

工作人員:反正我是沒找着。

記者:是暫時沒有,還是暫時沒找着,還是有?

工作人員:我覺得應該是沒有了。

鎮裡沒有記錄,那麼縣裡呢?在縣水利局農水辦,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這個是由縣裡一個叫做“農業綜合辦公室”的部門負責。循着這個線索,老曲和記者又來到了縣财政局的農業綜合辦公室。農綜辦主任聞運峰告訴我們,當年的井是他們負責打的,但相關的資料和記錄,他們移交給了鎮裡。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财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聞運峰說井打完後資料都移交給了(鎮)政府 現在找他也解決不了問題

按說,縣财政給鎮裡撥了款,打了井。财政局應該保留相關的賬目。于是第二天記者又來到了縣财政局的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聞運峰:那你找周主任,讓周主任給你找。

在縣财政局,工作人員表示要經過查找才能提供相關資料。然而,最終記者還是被告知,這裡也沒有記錄。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财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工作人員:也沒找着。

記者:沒找着?你這有沒有2000年的記錄?

工作人員:這都是2010年的,再早都沒有。

縣和鎮兩級部門都沒有當時的打井記錄。岫岩縣雙泉村和于家嶺村農田裡的廢井成了無證可查的謎案。不過,這并不能改變當年這裡打了上百口井的事實。據縣水利局的一位負責人透露,關于那次打井的事兒,他們全縣都知道,影響很大。水利局這位負責人還告訴央視财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按照慣例,财政局負責撥款打井,最後就應該由财政局協同鎮裡一起驗收。但是這些不出水的井,并沒有經過一般的工程驗收程序。

主任:當時情況我也沒法說。但是我就水的話,你不可能說我看着水的話,我這個工程就算合格。你現在全國随便上哪個地方去,它不可能說我看着水了就可以了。搞灌溉的話都有灌溉定額,你一個小時、一個井負責灌溉多大面積。那我一個小時,我那個泵、那個井就得出來多少水,要不我怎麼灌?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水利局農水辦主任說打井的标準不可能是看着水就算合格 否則無法灌溉

【半小時觀察】15年廢井需問責

打的井不合格、不能用,如果隻是個别現象,還可以找個理由解釋解釋,所有的井都不合格,都不能用,還要求打井工人見到水就不要再打,這恐怕就另有原因了。國家劃撥的農業灌溉專項資金,目的就是為了讓農民脫貧緻富,種好莊稼。然而15年了,專項資金早已沒了蹤影,但遼甯岫岩縣300多口水井卻一直荒廢,連打井的記錄都無處查找。無論問到哪個部門,都同樣三緘其口,諱莫如深。如果不能查清其中的原由,厘清相關的責任,堵住其中的漏洞,那麼,上對國家下對百姓,恐怕都無法交待。我們國家是個農業大國,通過發展農田水利建設提升農業生産效率,是國家的重要舉措。也是發展農業生産,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的重要保障,像遼甯岫岩這樣,不珍惜建設資金,不認真落實國家政策和項目建設,不但扶貧脫貧無從談起,對政府形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都是傷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