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預備年級至今,我對生物與中醫藥學一直保持着強烈的好奇心。在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已經完成4份有關中醫藥學以及植物學的課題,通過做課題的方式不斷解答心中的好奇和疑惑。”舞台中央,落落大方的姑娘,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戴名玹。
這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中秋佳節舉辦的一場科學沙龍,數十位熱愛科學的年輕人與早已成名的科學家們坐在一起,從科學的獨特角度解讀月球的浪漫傳說。
科創少年們或許對“科技全球影響力”沒有那麼深的感觸,但和頂尖科學家的面對面交流,卻是年輕人觸手可及的收獲。上海科技節、浦江創新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通過一批創新交流的“大舞台”,申城市民觸摸到科技前沿的機會,越來越多。
科研夢結出更美果實
一身西裝的鄒一鳴,看着少年老成,在科學沙龍上和大咖們侃侃而談,絲毫不露膽怯。小夥子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常客”了,去年秋天參會時,他還是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學的高中生,今年已經入學暨南大學應用化學專業,成了現場同學眼中的大哥哥。
因為酷愛化學,鄒一鳴在一些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2018年IUPAC元素周期表青年科學家硫元素代言人姜雪峰神交已久。小夥子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二年級生”了,在去年的論壇上,終于圓了和偶像對話的夢——在吃晚飯時,瞅着姜老師有空,他趕緊上前自我介紹。巧的是,當一提到《一種以亞甲基藍進行可逆光緻變色的塗料制備探究》的課題研究,姜雪峰一下就對上号了!原來,姜雪峰在大賽評審時看過這篇論文。
鄒一鳴說,兩屆頂科論壇,他最大的收獲是結交了一群熱愛科學的朋友,學到了更多前沿的科研知識,也對于學科交叉、多學科融合有了新的認識。姜雪峰也告訴他,科學發展到最後一定是不同學科之間互相影響、共同作用的。
正因為有了科研路上的“引路人”,小夥子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在今年的高考中,如願進入心儀高校繼續化學之路的深造。和他一樣,更多上海乃至全國的科創少年,得益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舞台,從在一張張雪白桌布上留下思考,到站上“T大會”舞台展示自我,小小的科研夢想結出了更豐碩的果實。
家門口享受科普大餐
“我叫大藍閃蝶,我是一位素顔美女。因為我像藍寶石一樣的翅膀顔色不是顔料,而是在納米尺度上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繞射等物理現象形成的結構色。”在前幾日的2022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中,上海科技館集結三館科學表演團隊,聯袂為嘉定區線上與線下觀衆奉獻了一場酷炫、奇妙、有趣的科學表演秀。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吳嘉霖、黃靈麗表演的原創科學實驗“蝴蝶的光影魔術”,通過四組科學實驗,表現鱗翅目昆蟲的微觀結構,色素色和結構色不同的物理特征,以及變色、防水、隔熱等宏觀表現。
“科普進五個新城”的承諾,是在今年8月的上海科技節上許下的——上海科技館聯袂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彙,源源不斷将優質科普資源送入新城的學校、社區、場館、鄉村、商圈,讓新城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美味的科普大餐。
這個火熱的夏天,除了明星科學老師新城行、無界博物館課堂、五大湖科學漫談等“科普進五個新城”得到切實推進,全市50家科普基地、11家科技創新基地在線上或線下對公衆免費或優惠開放;2022(第九屆)上海國際青少年科技博覽會、“明日科技之星”國際邀請賽亦在上海科技節期間舉辦。組織者們也更用心,無論是線下到場的科學愛好者,還是在網絡端“雲遊”的市民朋友,都不留遺憾。
公民科學素養位列首位
上海對科技的熱愛,是镌刻在這座城市基因裡的——這裡是中國工業科技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西學東鑒在中國的必經之地。從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到中國科學社落戶上海,從青黴素到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誕生,科技之光讓每一位市民引以為傲。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建成上海科技館等市級科普基地285家,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29家,平均每8萬人擁有一個科普基地,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上海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24.3%,繼續位列全國首位。
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科技創新專場上,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表示,上海将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緊貼城市高質量發展對市民科學素質的要求和市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創新公民科學素質和科普工作機制,促使上海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不斷提升。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