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講台,背靠黑闆
在時間的長河裡
點亮一顆顆耀眼的星
教育是什麼?關于它的定義有許多,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更為廣義的定義則認為它是“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有人說,我們生來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們生來無助,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愚頑,所以需要理智。我們出生時所缺乏的一切,我們長大成人後所需要的一切,都來自教育的饋贈。教育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使我們有能力完成所想要完成的事。
在2022年教師節即将到來之際,蘆山縣圖書館将為你分享有關教育、有關教師的好書好文,不僅因為了解教育事業是尊重教師職業的起點,也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每個人都有可能去搖動另一棵樹、推動另一朵雲、喚醒另一個靈魂。被光照亮過,亦想成為光,願這份信念與熱愛能廣為傳遞,以教育的力量,助力人們走出自己的路。
《稷下學宮與柏拉圖學園比較研究論集》
王志民 海倫·卡拉瑪倫古主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個人隻能為别人引路
不能代替他們走路
戰國時期,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等十大學術流派百家争鳴,它們的思想相互交流、碰撞、融合,文化空前繁榮。這一時期,齊國統治者在都城臨淄創設的稷下學宮,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集教育、政治、學術功能于一體的高等教育大學堂,成為了戰國時代當之無愧的思想文化中心。這裡既有諸子百家争鳴,各派融合、發展,培育、創生新學派的文化沃土,又是博士制度的先聲,學術大師的搖籃,它與差不多同時出現在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園堪稱雙璧。
本周,就讓我們從對這兩處學堂的研究讀起,比較分析人類早期的教育和思想文化碩果。這本書彙集了中國和希臘兩國學者的文章,内容涉及稷下學宮研究、柏拉圖學園研究、稷下學宮與柏拉圖學園比較研究等方面,既有宏觀層面的比較研究,也有較為微觀層面的探讨。
《生活教育的100種可能》
鄒紅主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積錢不如教子
閑坐不如看書
這是一本關于教育生活化的實踐成果集,帶我們探索兒童教育的更多可能。 書中的教育者們按照孩子們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從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資源入手,按照學習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的不同梯度,設計總結了一系列基于生活的課程體系設計,從而切實推動了兒童在教育中從學科走向生活,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生活中接受檢驗,并且經得起生活的檢驗。
這本書以學科走向生活的思路,設計了小學生活教育多條途徑,按照認識、體驗、展現、創造、共享美好生活的教育特質。全書針對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主動運用各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怎樣使學科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等問題,進行了豐富的讨論和案例分析,強調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重要性,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和特點。
《家庭教育貴在有“度”》
馬良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
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階前生白露,一夜轉初涼。在涼意乍生的節氣裡,更加講究順應天候,依自然規律、适度而為,才能更好地調節身心,迎接秋收。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教育這個同樣貴在有“度”、需要順應規律的話題。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緣親情基礎之上的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更不同于社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礎性和保障性的作用。科學合理、充滿善意、溫暖和諧的家庭教育,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成人心智、成長水平、成才後勁和成功高度。這本書選擇了多個當下家庭教育和家庭關系處理中的熱點問題,從多個視角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有益的借鑒,指出了改進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有效措施,解答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書中内容形式新穎、與時俱進、可讀性強,不僅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有豐富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為科學、有益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和實踐支持。
《太陽的繩索》
王宗坤著,山東文藝出版社
不自滿者收益
不自是者博聞
這是一群師範生的故事,以回環往複的叙事方式,講述了“一代人”畢業走向社會後所經曆的命運沉浮和時代變遷。這也是一部面向過去和未來的雙向叙事之書,既葳蕤于大地,又翺翔于藍天,寫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性嬗變,寫一代求索者的漂泊與奮鬥。
在這本書中,既可見個體的差異性,又可見群體的共通性,在個别與群體的聯結對應中,折射出了時代精神,映照出了那一代人對理想的堅守,彰顯了奮進不屈的人格魅力和人性之美。小說文本充滿詩意,語言幹淨利落,故事情節真切感人,是一部燭照心靈、提振心氣的澄明之書、溫暖之書,給人閱讀的快感和深刻的感染。青春沒有失落,理想依然高揚,不管我們年齡多大不管我們周圍的環境是好的還是壞的,理想一直存在我們心中,唱着高昂的歌。
《驢溪島上的兒女》
漠桑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有時間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
才是真正享受到了安逸的人
教師節将近,今天,我們繼續讀桃李故事。今天的主人公周三山和英子,經過師範三年苦讀,被培養為合格的人民教師,他們懷揣着美好的理想奔赴山區,成為鄉村教師。使山裡的孩子走出農田、走進課堂、走出大山,殚精竭慮,用文化的甘泉滋潤貧瘠幹涸的土地,用知識的乳汁哺育山裡饑渴的孩子,用一顆教育工作者純潔而美好的心靈,将愛與希望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學生身上。
這本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學生時代緊張純真的學習生活,和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不同際遇,作品内涵豐富,感情真摯,文字流暢,機智诙諧,充滿生活氣息;字裡行間,充溢着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感悟,對人性的探索,對社會的理解和對他人的關愛。
《複旦先賢教育思想論集》
教師節 9.1 中秋節
吳曉月主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人類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信念
隻有信念才能影響信念
仰望星空,一輪明月圓,教師節的今天,遇上中秋節的皎皎明月,從盛夏到金秋,有老師們對愛與希望的播種,有思想的光輝照亮蒼穹,才有丹桂月華相映、桃李滿天下的芬芳與豐收。
筚路藍縷,百折不撓,開一代風氣;砥砺前行,前赴後繼,終有中國現代大學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今天這個特别的日子裡,讓我們通過文字與教育先賢對話,了解中國大學教育的發展和理念。這本書是複旦大學創始校長馬相伯等先賢論述大學教育的文章選編,内容涵蓋複旦大學創立經過及每個曆史階段的人才培養理念。複旦先賢對各自所處時代的教育都有十分清晰的認識與深入的思考,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複旦大學立德樹人的精神傳統得到不斷的傳承與弘揚。對今天的教育者來說,他們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文選》
田士永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才能改變世界
讀過複旦先賢的教育文集,本周的最後一天,讓我們走進中國政法大學,從側重法學教育的視角,去讀更多的來自于大學教育者們的思考與實踐。
這本書是以法學教育為主題的論文集,所收論文既有從理論角度對法學教育的審視,也有從實踐角度對中國法學教育的思考,如法學教育的具體課程設置問題、法院教育的國際化問題、教育文化、案例教學法,等等。同時,書中對一些西方和中國職業倫理教育的經驗和理論亦有涉獵,收錄、總結及展示中國學者在法學教育領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