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歡迎來到EarlyBird愛彼寶家庭成長研究中心,我是Toni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如何應對幼兒的分離焦慮這一話題。
“分離焦慮”這個詞,相信大多數的爸爸媽媽們都聽說過,并且在孩子們入園前,也曾經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了解過“如何緩解孩子入園時的分離焦慮”。但是,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一刻時,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突發狀況産生,我們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又該做哪些準備呢?
分離焦慮是隻有孩子才會有的嗎?我們家長是不是也會有這種分離焦慮呢?回答是肯定的,這種分離焦慮不僅僅體現在孩子身上,同樣的,每當這時,家長的分離焦慮也是很明顯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孩子的分離焦慮都會有哪些表現:
孩子在剛入園時會表現出依戀家人,不願意入園。有的孩子在離開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一路掙紮、哭鬧;有的孩子是到園後,家人一離開就開始哭鬧;有的孩子僅表現在與家人分離時的片刻情緒不好,但家人走後就轉為正常了;有的孩子則是一天的情緒都不好;更有的孩子會神情緊張、不哭不鬧,但是要求獨自坐着等父母,不願參加集體活動等等。
在入園初期,對于每一個從未經曆過集體生活的孩子來說,哭鬧是最常見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所産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懼心理,是孩子對所依戀的人和環境突然消失的敏感性反應,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種不安,如:踢打、喊叫、哭鬧、撕扯衣服等。
具體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暴躁型的孩子:一般脾氣急躁,但他們爽快、幹脆,适應能力較強,大哭大鬧過之後很快能平靜下來。這部分孩子基本都屬于早上來園時,反應比較激烈。
2. 波動型的孩子:一般情緒化,容易被新的環境所吸引,但是持續時間不長就又想回家了。
3. 戀親型的孩子:這類型的孩子獨立性差,一般在家時都得到父母和長輩的過分寵愛和關注,他們極不願意離開朝夕相處的家人,不能獨立地過集體生活。
4. 憂郁型的孩子:這類型的孩子一般比較懂事,自控能力強,情緒波動表現不是那麼的明顯,感情也不那麼外露,他們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會大哭大鬧,但也難得看到他們開心。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的分離焦慮表現又會有哪些:
每當這時,父母會出現擔心、不安和焦慮,并且在無形中把這種不良情緒或多或少地傳遞給了孩子,“媽媽也想你”“媽媽也舍不得你”“媽媽一會兒就來接你”“老師,我們家孩子除了我,誰也不跟”“老師,我們家孩子一直是我一個人帶着的,他隻聽我的”等等。在“狠心”把孩子“丢下”的那一刻,内心又會産生很重的愧疚感,經常是把孩子送進門,父母卻舍不得離開,聽孩子在班裡撕心裂肺的哭,父母在門外偷偷的掉眼淚......
最後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如何來應對孩子的這種分離焦慮情緒:
1. 積極面對,消除疑慮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積極地面對孩子入園時産生的分離焦慮情緒,調整自身狀态,給孩子傳遞一種積極的、平和的心态。面對孩子的哭鬧情緒,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慌,不要看到孩子哭了,我們也跟着掉眼淚,我們要采取溫柔的方式安撫孩子的情緒,将孩子交給老師後,不要在園門口留戀,避免孩子透過門窗看到我們,使其情緒波動更大。
其次,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相信,教師可以很好地照顧到我們的孩子,并且在孩子入園前的家長訪談時,要盡可能多地将孩子相關的一切詳細地與教師進行溝通,例如:喂養習慣、性格、在家時的生活作息、家庭教育方式等,以及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自身會有怎樣的反應。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舉例說明,以便于教師更好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對孩子後期在園更好地生活學習起到指導和幫助。
2. 調整作息時間
當孩子入園後,就要由家庭個體生活轉去适應園所的集體生活,這時家長應主動配合園所的作息時間,對孩子在家的作息時間進行相應的調整,改變孩子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與園所相仿的作息時間制度,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等,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使孩子更好地适應園所生活,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
3. 有效的互動交流
這裡所說的有效的互動交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教師,另一個方面是與幼兒,有效的互動交流也有助于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父母在将孩子送到園所後,可以通過教師發送的孩子在園情況的視頻了解孩子的狀況,利用午休的時間可以通過電話與教師溝通交流;同時在每天送孩子來園時,及時與教師交流孩子前一天在家的狀況,若時間來不及,也可以通過電話、微信或書面形式與教師交流。
每個孩子在面對入園時産生的分離焦慮表現不同,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時,不要強硬地和孩子交流有關園所的生活。如果孩子主動和爸爸媽媽交流有關園所的遊戲生活,爸爸媽媽要用積極的态度回應孩子的交流内容以及孩子在園的感受,并有意識地與孩子正面交流有關入園這件事情,幫助孩子平穩過渡。
如果孩子不和我們溝通在園所的生活,我們隻需要積極地回應孩子當下和我們所交流的話題,當孩子從心理上接受入托這件事情後,會逐步地與我們溝通他在園所生活的點點滴滴,如果父母強硬地和孩子交流他在園所的生活,會使得孩子對入托這件事情更抵觸。
4. 認識新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計劃地帶孩子去戶外與小朋友玩耍,給孩子創造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與他人玩耍,融入新的集體遊戲中。
在每日的晚離園後,可以與班級内其他小朋友的父母溝通,給孩子們創造一個交流、玩耍的機會;也可相約在周末一起度過一段玩耍時光,通過這樣的方式緩解孩子在園的分離焦慮。當孩子在新的環境中有自己熟悉的好朋友時,會在心理上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感,有助于緩解他在園所的焦慮感。
5. 與孩子建立安全信号
在孩子入托初期,與教師溝通,給孩子帶上他喜歡或熟悉的物品,如:玩偶、衣物、毛巾、奶瓶等,這樣會使孩子減少恐懼感,體會到安全。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繪本是以畫面為主,輔助極少的文字,以畫面講解故事情節,孩子可以借助畫面内容“讀”出其中的含義。目前,有很多應對孩子入托的分離焦慮相關的繪本故事,父母可以依據孩子的興趣,通過與孩子共讀繪本故事,幫助孩子逐步接受入托這件事情,緩解孩子入園後的分離焦慮情緒。
記得曾經在一線工作時,曾遇到過這樣一對智慧的父母。Kevin是一名新入托的小朋友,區别于其他表現不同的孩子,Kevin每天早上來園和父母作别後都能開開心心地走進班級,參加班級内的一日生活。偶爾有不開心時,會用雙手托着自己的小臉頰獨自坐一會兒,過後又能開開心心地加入到遊戲活動中。有時看到有情緒波動的孩子,還會主動走到小朋友的旁邊抱一抱他,然後指着自己的手心悄悄和小朋友說些什麼,之後用自己的小手摸摸小朋友的臉頰,在Kevin與他互動後,他的情緒稍微穩定了,還和Kevin玩起了玩具。
在晚上孩子離園時,我和Kevin的媽媽溝通才了解到,每天早上Kevin在和爸媽告别時,Kevin的爸爸媽媽都會在孩子的手心吻一下,留下一個“愛的吻”,這個吻會在托育園陪伴着他,就像爸爸媽媽一直陪在他的身邊,這讓Kevin感到安全感,對于入托這件事也能欣然接受。
原來,Kevin的爸爸媽媽會經常和孩子一起共讀繪本,借助繪本故事《魔法親親》,将Kevin要入托這件事情和故事中的小浣熊所面臨的問題作類比,采取了故事中浣熊媽媽的育兒方法與Kevin溝通,幫助Kevin平穩度過了入園初期的分離焦慮期。
孩子的分離焦慮表現各不相同,每位父母的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相信每一位智慧的爸爸媽媽都能依據孩子的特點, 采取适合的方式與孩子交流互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
好啦,這就是我們本期關于幼兒分離焦慮的話題,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聆聽,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