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的招聘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分類:公益一類、公益二類,這兩種類型有無區别呢?哪一種類型的收入更高?
依據單位經費來源渠道,事業單位主要分為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和公益三類。
單位性質
1.公益一類(全額撥款)
公益一類,也就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所需的所有經費全部由政府财政進行撥款,比如學校、科研及部分衛生事業單位。其中,有些單位不創造收入,屬于純服務性質,有些單位有部分收入,但收入全部上繳财政。
這種類型的事業單位收入由兩部分組成:基本工資 績效工資,基本工資是财政兜底工資,主要跟個人學曆、工齡和崗位挂鈎。績效工資根據單位績效分配制度進行分配,績效工資高低與單位績效工資總額有關,而單位績效工資總額則與單位整體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各項指标、上級核定的各年績效工資增長率有關。
2. 公益二類(差額撥款)
公益二類,也就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經費不是全部由财政進行撥款,财政承擔差額比例部分。此類單位的人員工資:固定(60%) 非固定(40%)。這種類型的單位以醫院為代表,醫院可以自己進行創收,因此,這種類型的事業單位工資收入一般比全額撥款的要高。
單位性質
打個比喻,把财政比作父母,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類似于完全沒有經濟收入的孩子,哪怕吃一根雪糕都得跟父母要錢,或者即使有壓歲錢這樣的收入,也全部上交了父母。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是有自己的工作和經濟收入的孩子,不用全部跟父母要錢,在買房、買車等大額支出時,需要父母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