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見義”是古代漢語中的一種修辭手法,這種手法以用字簡潔,語言含蓄而凝練,表達内容豐富被古代文人所運用,卻為現代人閱讀帶來障礙。掌握了它是一種寫作手法,就字通句順了。
“互文”,就是上下相鄰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上下段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或者說,上文裡省了下文的詞語,下文裡省了上文出現的詞語,讀的時候須把它合在一起參互成文。
例如:“煙籠寒水月籠沙”是互文,意思是煙霧和月色籠罩着冷清的江水和沙灘。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例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馬到了船上,如果理解為下馬的隻是主人,在船上的隻是客人,就錯了。
掌握了“互文見義”的一些規律和特點,辯識和理解并不困難。但是少數互文見義的表達方法,如果不細心體會,很難辯識。
例如杜甫的《北征》“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上句提到了兩個朝代:夏朝和商朝(殷);下句提到了兩個美女:褒姒和妲己。如果隻看字面的意思,這兩句是說:沒有聽到夏朝商朝衰亡的事在今天發生,那是因為誅殺了褒姒和妲己一樣的女人。
然而,稍有曆史知識的人就會發現,妲己是商纣王的寵妃,“妲”和“殷”倒還可以挂上鈎;褒姒是周幽王的寵妃,“褒”和“夏”對不上号,難道詩聖杜甫不知道嗎?原來,詩人在這裡使用了錯綜其文,參互見義的互文手法:夏朝亡國之君夏桀寵愛妹喜,商朝亡國之君纣王寵愛妲己,西周亡國之君幽王寵愛褒姒,考慮到要在有限的十個字的語句裡把這複雜的内容全部表述出來,不能不利用互文手法。
所以,上句言夏和殷,其間隐含了周;下句言妲己和褒姒,期間隐含了妹喜。換言之,上句提到了夏,自然便提示了夏桀的寵妃妹喜;下句提到褒姒,自然便提示了周朝。因為,“殷”和“妲”的關系已為這種提示作了鋪墊。詩句的實際意思是:唐朝之所以沒有像夏、商、周三個朝代那樣衰亡,是因為唐玄宗誅殺了像妹喜、妲己、褒姒那樣的女人楊貴妃。(這裡不探讨詩人的錯誤觀點,隻研究寫作手法。)
由此可見,“互文見義”的特點不單純是字句中詞語的互相補充,更重要是有内容意義上的相互隐含和滲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