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魯智深武松憎惡的三位梁山好漢

魯智深武松憎惡的三位梁山好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06:46:33

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可以說是水浒傳中最無争議的人物,明末清初評論家金聖歎評魯智深“自然是上上人物”。我覺得“魯智深”這個名字也是起得好,他有拳打鎮關西和醉打山門的“魯莽”,有不接受朝廷封官的“智慧”,“深”字更是對這兩個字進一步的刻畫。

和尚:梵語在古西域語中的不确切的音譯,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和尚”的本意,乃是指僧衆中的長者,有着很高的修為,堪為佛弟子之師,并不是剃個光頭就是和尚的。

中國最早出現“和尚”一詞,很可能是西晉時期。西晉懷帝永嘉四年,西域高僧佛圖澄來到洛陽,時年七十九歲。石季龍對佛圖澄甚為推崇,尊其号為大和尚。自此,“和尚”一詞便慢慢開始流傳開來。後來演化為中國對佛教僧侶的通稱。

曆代堪稱“大和尚”的高僧大德很多,較遠時期的如鸠摩羅什、達摩祖師等,中期的有唐朝的六祖慧能、玄奘、鑒真等。

花:指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組成。

“花”和“和尚”合在一起的“花和尚”,給人一種風流浪蕩的感覺,魯智深可不是這種人。

魯智深原名魯達,原本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才出家做了和尚,又因為背上有花繡,所以别人稱其為花和尚。

其實,稱魯智深為花和尚,還有一層意思即魯智深是個吃肉喝酒不守戒規的和尚。

水浒傳裡還有叫裴如海的和尚,不守戒規跟潘巧雲私通,也算得上是另一種花和尚,結果被拼命三郎石秀所殺。

魯智深生擒方臘後,在杭州六合寺圓寂,追贈義烈昭暨禅師,也算功德圓滿!

魯智深武松憎惡的三位梁山好漢(趣談梁山好漢的綽号)1

魯智深武松憎惡的三位梁山好漢(趣談梁山好漢的綽号)2

行者武松

說起武松,論起知名度,在整部水浒傳中,他要是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以說無人不知。

武松作為水浒傳裡的重要人物,作者整整連續寫了他十回,在整部書裡是絕無僅有的。

對于武松的武力在水浒裡的排名和人物性格等有很多分析文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我們不讨論,隻談綽号。

武松的綽号很簡單就兩個字“行者”。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行者,行者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出行的人。用作佛教用語時,指行腳乞食修苦行的頭陀僧人,出家修行但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也就是對那些帶發修行的佛教徒稱呼。這些人的裝扮一般是把頭發披散,額頭上在束以箍帶,也就是電視劇中武松的那種裝扮。

這些人因為不禁酒肉,所以不能在寺廟裡長期居住,怕影響其他僧人的清修。于是他們經常離開寺廟到處流浪化緣,因為居無定所,所以就被稱為“行者”。

武松在孟州殺了人,在逃亡的時候遇到孫二娘和張青,兩人給武松喬裝打扮成一個頭陀的樣子,所以武松就有了綽号“行者”,當然這隻是個假行者。但是武松在此之後,一直保持了行者的形象,直至在六和寺出家,成為真正的僧人,弄假成真了。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除了武松,還有一個比武松名氣更大“行者”,那就是孫行者。唐三藏收伏孫悟空時說道:“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我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所以,行者實際上也是孫悟空的綽号。

還有比較火的影視劇《使徒行者》,“使徒”與“行者”都是宗教用語:“使徒”是基督教用語,原意是接受差遣,肩負特殊使命的門徒。卧底和他的上司即控制者隻是靠互相的信任,來完成任務。這就好像是一群受奉主差遣的使徒,去執行人的理念,維持正義,也好像修行佛道的行者一樣,堅持自己的“道”。

武松最終在征方臘過程中被包道乙的飛刀所傷,痛失左臂,後被封為清忠祖師,最後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結局倒也不錯。

魯智深武松憎惡的三位梁山好漢(趣談梁山好漢的綽号)3

魯智深武松憎惡的三位梁山好漢(趣談梁山好漢的綽号)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