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多動症有什麼表現?前段時間,糕媽講了娃為啥會調皮搗蛋,很多媽媽都來留言問,自己家娃“一天到晚不停搗亂、大喊大叫是不是多動症?”“不能安靜地坐上一分鐘,手總是不停摳來摳去是不是多動症?”……,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孩子如果有多動症有什麼表現?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前段時間,糕媽講了娃為啥會調皮搗蛋,很多媽媽都來留言問,自己家娃“一天到晚不停搗亂、大喊大叫是不是多動症?”“不能安靜地坐上一分鐘,手總是不停摳來摳去是不是多動症?”……
家裡有個一刻都停不下來的娃,家長們不單管得身體累,更是操心——這麼動來動去,集中不了注意力,以後上學怎麼辦,成績跟得上去嗎?
既然是大家關心的,糕媽就要好好講講了。
的确,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并不低(有報道稱大概在5%左右,即每20個孩子就有1個是多動症),它也确實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疾病之一 ,但生活中這個詞很多時候是被濫用了。
為啥這麼說呢?給大家講個搞笑的事情就明白了:
曾有調查表明,在被确診為“多動症”的孩子中,8月出生的娃比9月出生的娃患病率高了60%。
這是為啥呢?原因很簡單, 9月1号是開學日,9月之後出生的娃隻能等到下一年上學,就成了班上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就會乖巧得多;而8月出生的娃是全班最小的,學習跟不上,玩性也大,當然容易被老師和家長視為“多動症”了。
也就是說,很多小孩被誤診為“多動症”,其實隻是因為年紀太小!據報道,美國每年可能有約1百萬的兒童被誤診成多動症 。
還有些家長,内心無法接受孩子成績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就甩鍋給“多動症”。而另一些家長呢,說自己孩子有“多動症”其實并不是擔憂,隻是想秀一下自己娃有多活潑而已。但這樣随随便便給娃貼上疾病标簽,是不利于寶寶身心發展的。
所以,“多動”≠“多動症”,大家在用“多動症”這個詞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啊!
很多家長就說了,是不是多動症不應該是由專業醫生診斷的嗎?為啥誤診率會這麼高?
這是因為,多動症雖然是一種病,但并沒有明确的特異性的臨床症狀,醫生下診斷時,很大程度上依賴老師和家長的反饋(而這些反饋都有局限性,可能沒那麼客觀)。
但有幾點是可以明确的,多動症最大的特點是:
多動
沖動
與發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
這裡先要劃個重點——不同年齡的小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是不一樣的,可以對照自家娃的年齡大概看看☟
▲2歲以下以無意識的注意為主
所以啊,如果寶寶年齡還小,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是很正常的哦。真正的多動症兒童需要滿足的條件是這樣的:
注意力不集中(中了以下行為6條以上):
學習時不注意細節,經常粗心犯錯;
不管做什麼(玩遊戲、吃飯等),都比别的孩子更難集中注意力;
不願意聆聽,即使沒有分心也聽不進去别人的話;
無法完成簡單的指示(不是因為耍脾氣故意不做,也不是因為沒有理解任務不會做),比如讓他去鞋架拿雙拖鞋過來,他剛邁步就忘了自己要幹啥;
難以完成有條理的任務,比如整理玩具、收拾屋子等;
常常逃避、不願意做需要精力的工作,比如寫作業、做家務等;
經常丢東西,比如玩具、橡皮、課本等;
很容易被外界刺激幹擾而分心;
經常忘事兒,比如跟小朋友約好要見面、答應了幫忙拿東西結果卻忘了等。
多動/沖動(中了以下行為6條以上):
光具備這兩點還不夠,在診斷多動症時還要滿足以下幾點:
看完這些,大家應該心裡多少有些底了。
如果一個3歲寶寶隻是在看書的時候不專心,玩起遊戲來可以專注15分鐘以上,那就不是多動症;或是在學校好動,在家就變乖巧了,那也不是多動症;又或者因為突然搬家、父母吵架等環境影響,寶寶處于一種焦慮、緊張的狀态中,吃飯時動來動去,那也不是多動症。
如果前面講的幾個條件全都符合,高度懷疑娃确實有多動症,那就應該及時找一個靠譜的、有經驗的心理科或發育行為科醫生,來幫你的寶寶明确診斷。如果确診了多動症,就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選擇行為治療和(或者)藥物治療。
講了那麼多,糕媽無非是想要跟大家強調:多動 ≠ 多動症。那如果寶寶确實不是多動症,隻是好動怎麼辦呢?
1.讓寶寶多做消耗精力的戶外活動
首先要明确,兒童活潑好動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寶寶精力太旺盛,就讓他多做些消耗精力的戶外活動,比如爬山、騎車、踢球等運動。
2、弄清寶寶真正的喜好
如果寶寶在做某件事時注意力不集中,要先弄清楚他到底是注意力缺陷,還是隻是對現在正在做的事不感興趣,多找找寶寶的喜好。比如你給寶寶讀詩詞時他沒啥興趣、不想聽,但也許你陪他玩積木他就能玩一下午呢!
3.放下手機,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之前講過,在陪娃的時候,爸媽的注意力會影響寶寶的注意力,所以在陪娃時,父母自己也要放下手機,專注陪娃别走神哦。
在寶寶自己玩的時候,也不要一會兒喂水、一會兒問問題去打斷他,這樣反而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另外,陪娃一起做安靜活動時,也可以放一些舒緩的、安靜的音樂,幫寶寶放松下來哦。
最後,糕媽還是要再跟大家強調,多動≠多動症,我們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準去要求一個孩子。請對寶寶寬容一點,給寶寶一點時間,給寶寶一點耐心,等他慢慢長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