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聆聽歌曲作品的時候,除了作品本身旋律帶給我們的感動之外,編曲的創意也占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我們把音樂作品比作一個建築的話,旋律隻是建築的設計稿,而編曲就是根據設計稿所展示的旋律間的關系進行實際的建造,最終形成氣勢宏偉的建築物。如何才能更好的評價樂曲編曲的高低呢?本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音樂織體的概念。
音樂的織體是指構成音樂作品的旋律線條的密度和配置,如果把一個作品的旋律看做是一條條線(我們也可以稱作聲部)的話,織體的作用就是為這些線的按照一定規律進行布置,各個線條可以有強烈的垂直,也可以有橫向的推進,可輕可重,可密可薄,在相互作用下,形成完整的作品,展示作者心中的想法。音樂中有三種主要的織體——單音、複調和主調。
1、單音織體
單音是沒有伴奏的音樂的單一線條。值得說明的是,當一群人一起演唱同一音高時,這也屬于單音的演唱,甚至如果演唱中産生八度的音高,其中的音樂織體我們也可以看做是單音。通常作曲家在寫歌時,最先确定的就是單音,單音代表着整部作品的行進方向,是所有音樂織體中最節儉的織體。
2、主調織體
主調的概念是各個聲部或旋律線條都在同時運動到新的音高,并且是以一種緊密的、連鎖在一起的方式向前進行。是目前最流行的編曲形式之一,但我們的耳朵認為理所當然的主調音樂在18世紀的時候才成為西方音樂的主流(在巴洛克時期以複調音樂為主),并和複調音樂相互融合相互補充。主調音樂的特點是音樂形象明顯,感情表達明确,欣賞者比較容易能夠融入其中。 和聲是主調音樂最重要的創作基礎(感興趣的看官可以看我之前發的文章)。主調音樂在古典主義時期開始了蓬勃的發展,在曆經了浪漫主義,印象主義進入了各種風格混雜的20世紀後,仍然是音樂創作的主流。受到最多欣賞者的青睐。
3、複調織體
複調這一概念是西方音樂的獨有文化,不同于中國音樂的單旋律,複調音樂在音樂結構中需要兩個或更多的旋律線條構成,兩個旋律線條都是自主和獨立的。他們平等的競争,吸引聽者注意力,同時又實現着和諧的對位關系。相對來說,複調是音樂織體中最複雜的關系,所以大多用于古典音樂和爵士樂,流行音樂較為少見。不過,也有許多流行音樂作品中采用複調的編曲形式,聽起來樂曲更加高級。比如周傑倫的封神之作《以父之名》,其編曲者就是洪敬堯,通過熟練的複調手法把歌曲中宗教黑暗的緊張感完美結合,至今被依然被稱作周傑倫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複調音樂中的對位主要分為兩種,自由對位和模仿對外。自由對位的聲部是高度獨立的,他們可以同時開始或分開開始,但各走各的路,這種對位方法在爵士樂中經常能夠聽到。而模仿對位則是以一個主要聲部開始,之後被一個或者更過的其他聲部跟随,重複第一聲部的主體。我們熟悉的《D大調卡農》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它以一把小提琴開始,然後另外兩把輪流重複這個旋律,一個重複的低音支持者三個卡農聲部,是自中世紀以來廣為流行的嚴格模仿對位的經典範例。
4、音樂織體在編曲中的應用
從難度上來看,複調>主調>單音,當然,好的編曲家絕不會僅僅局限于這三種音樂織體中的一種,我們經常在一部作品中能夠聽到三種織體間的來回轉換。這就需要編曲者常年的經驗積累、緊密的邏輯思維和外加一點天才的靈感才能做到。學習音樂織體,在聆聽音樂有意識地注意各個聲部,無論是對我們的縱向聽覺還是作品的深層次理解乃至即興伴奏的技巧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正如錢學森所說:"正是音樂藝術裡包含的詩情畫 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豐富了 我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 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 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熏陶,才能夠避免死心眼兒,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音樂是靈魂最完美的體現。
碼字不易,點擊關注,小編将每日為大家分享樂理知識,讓我們以更專業的眼光去發現音樂世界不一樣的風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