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觀後感?詩經,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首其詩中有畫,情景并茂,以生動的藝術形式,绮美的語言勾勒出古人一幅幅淳樸的生活畫卷它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融,蘊含着對人生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愛情的向往與無奈,充滿了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對宮闱醜行的厭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詩經觀後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詩經,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首。其詩中有畫,情景并茂,以生動的藝術形式,绮美的語言勾勒出古人一幅幅淳樸的生活畫卷。它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融,蘊含着對人生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愛情的向往與無奈,充滿了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對宮闱醜行的厭惡。
詩經,這部起源于民間的先人歌唱集,流經曆史的長河,沁潤着多少文人雅士的精神生活,哺育了多少莘莘學子在浩瀚書海中求知求學,它如星星之火般照亮着文化傳承的前途。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傳頌千載而不衰,脍炙人口而不厭。
先秦時代,人們稱《詩經》為《詩》,或稱“詩三百”。大部分詩歌約寫于西周到初秋中期。
周代,禮教初設,古風猶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尚少禁忌,所謂:“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媒氏》)。在《詩經》中有許多男女戀情詩,而戀人之歌,多集于《國風》。國是地區、方城之意,風即指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的樂調。《國風》取材于各地的民間歌曲,反映了當時各地的民俗風情。而男女戀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國風》中也頗多涉及。
春秋末期,孔子曾對詩經進行過整理及校對,并以《詩經》為教材,教育自己的學生,詩經的美麗因此可見一斑。《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頌之音。”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風,也稱之為“國風”,包括15個諸侯地區的詩歌,共160首。這些詩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其中“大雅”31首,“小雅”74首,這些都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詩歌,大多數為朝廷官吏的作品;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首。主要是周王朝和魯國,商代的統治者用于祭祀或者其他重大典禮活動的樂歌。
詩經具有豐富的思想内容和迷人的藝術魅力。詩中的所反映的現實主義精神,開創了我國詩歌創作的先河。而詩中常用的賦比興的藝術手法被後世曆代詩人學習借鑒與使用。因此,詩經對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詩經,也是一部很珍貴的曆史文獻,許多詩歌記載了關于商、周民族起源的傳說,以及商周時期的重大曆史事件和周民族早期活動的曆史。詩歌中記載了當時的賦稅,殉葬,天文,農耕情況,也有詩歌中描繪了王侯将相,農夫士卒等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及喜怒哀樂。同時還描繪了兩情相悅,媒妁之約,慘遭抛棄等等。
一番品讀,覺得詩經最難得的是所描述的情感都是真實的,坦率的,都出自普通百姓之口。這也是它的藝術價值所在。寫實與抒情融合,理想與現實互臻,即便是最平常的叙事也飽含了作者的感情。這種感情,透過簡短平實的文字幻化出一幅幅如詩美眷。
在禮儀初始的周朝,男女感情自是沒辦法兩情相悅便可同結連理的。父母之命不可違也,詩經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的或愛慕或相思或承諾或悲傷的愛情描寫。而這類詩歌的描寫尤以國風為多。
《關雎》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詩描寫了一位男青年對河邊采集荇菜的女子的相思,想象着與她相愛的情景。見不到心愛的女子,輾轉反側,夜不安寐。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男子多情的相思表達得淋漓盡緻。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姑娘歡歡喜喜地出嫁了。進了夫家門,成了夫家人,開始了一段幸福的新生活。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與關雎不同的是,這首蒹葭,則描寫了一幅美麗清冷,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道阻且長,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刻畫了作者徘徊的追思情形,借助景物和和想象含蓄而委婉地表達着自己的相思和追懷之情。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活脫脫一個性格直爽潑辣的可愛女子。頗有幾分王熙鳳的架勢。在那個封閉的時代,算是一個鮮少的另類吧。
《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蹰。靜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說怿女姜……心愛的姑娘贈送一株管徑草都覺得美好的純愛,真是愛中皆美好。
《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字閨中的寂寞,焦急地等待着如意郎君的出現。剩女的落寞之心,看似輕描,實則獨怆。
《擊鼓》擊鼓其镗,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難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征兵打仗遠千裡,平定陳宋家難歸。海誓山盟早與她,分東離兮何信守?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從古至今乃是所有女子的愛情願望。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饑渴。丈夫服役遠方,歸期不知,雞歸牛羊回,夕陽西下,不見君。擔心他在他鄉是否安好,擔心他是否吃飽穿暖。日出日落,何時才能團圓呢?
《擊鼓》《君子于役》同是描寫遠征打仗,一個是丈夫的思妻之愛,一個是妻子思夫之情。戰亂四起,多少家庭因此而夫婦難聚。而這分離的千千萬萬中,又有多少是一别便是一生呢。國泰民安,國家太平了,沒有了戰争,小家庭才能男耕女織到白頭呀。
古代的女子是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約便決定了女子一生情歸何處。詩經中也有此類的描寫,《将仲子》便是其一。
《将仲子》将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父母的話,兄長的話,别人的閑話,處處都要顧慮着,即使愛慕着,也隻能深埋于心底。
思慕的愛戀,别離的夫妻之情,畏懼父母的無果之愛,當然少不了被抛棄的可悲結局。《谷風》,《氓》,《中谷有蓷》,《日月》《終風》就生動地道出了慘被抛棄的凄苦命運。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即便是兩小無嫌猜的青梅竹馬,也落得如此下場。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燕爾新昏,以我禦窮……共患難可以,同享福卻不能。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詩經中描寫社會政治的也很多,如《碩鼠》《黍離》等等。
《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以比的手法描寫了百姓的疾苦無奈。
《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者以深沉憂傷的筆調,描寫了家國淪喪的悲哀。
不能不提的是詩經中的史詩。大雅中的五篇史詩,描寫了周人自始祖後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記和傳說。
《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後稷。...……描述了周始祖後稷神奇的出生和天生的種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曆史。
《公劉》笃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叙述周人遠祖公劉帶領周民從邰地遷居豳地,開辟荒地,造物定居的曆史。
《綿》綿綿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複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溪水浒,至于岐下……講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覃父率民由豳遷岐,開地建屋,創業興國的事迹。
《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必四國,爰究爰度……先是叙述文王的祖父古公覃父開辟岐山周原,擊退異族昆夷;再述文王父繼祖德業并傳位給文王;又記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勝利。
《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适,使不挾四方……講述了王季與太任結婚生了文王,文王與太姒生了武王以及武王伐纣滅商的曆史事迹
這五篇史詩蟬聯而出,大緻講述了周人發展興旺的曆史。
詩經中還有祭祀,農耕,民怨,等等的相關描寫。總之,詩經可謂之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禮記·樂記》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