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養老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養老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9 11:07:59

4月15日,“2022年北京市職業院校養老服務技能大賽”開賽,通過模拟真實情境,選手們抽取選題,為老年人提供護理、康複、慰藉等服務。通過比賽促進專業能力提升是養老專業學生的重要方式。

養老服務技能競賽自2017年起,已連續舉辦五屆。承辦此次大賽的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養老專業已開辦十年,每年為首都輸出百餘名專業人才,就業率連年實現100%。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民政福祉學院代理院長王婷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以賽促改、以賽促研是推動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方向,随着養老産業發展,相應專業融合的需求也在教學和就業中展現出來。

養老專業就業前景如何(養老專業人才需求大就業面廣)1

4月15日,“2022年北京市職業院校養老服務技能大賽”開賽,選手模拟為老人服務的真實情境。李士坤 攝

考評側重評估、溝通等綜合場景能力

新京報:今年比賽考查内容與往年有何不同?

王婷:傳統的養老服務大賽考查從單一的照護能力上升到了日常工作的完整流程強化,包含溝通和健康教育能力等。

首先,對應國家2020年确立的新職業——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強化了評估環節,學生要對老年人身心狀态做完整的溝通和诠釋。在此基礎上,本次賽題側重居家和機構這兩個綜合場景,将護理、評估等内容融合其中,強調學生的綜合技能訓練。今天的賽題裡,我們增加了老年人家屬的角色,在實際居家場景,養老護理員還要面對家屬、鄰居等人群,這也符合日常生活中照護老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實際情況。

新京報:這些變化将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王婷:首先,2020年國家正式發布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個新職業,去年國家職業技能标準也發布了,是孩子們将來職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第二,老年人能力評估與現在各地嘗試推行的老年人長期照護險是非常契合的,與将來老人能夠承受的服務程度密切相關。老年人的能力評估包含軀體健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認知能力、精神狀态、感知覺與溝通能力、社會參與能力,加強評估培養,有利于學生将來為老人提供更細緻、更長周期的服務。

我國“9073”養老服務模式,90%居家照護,7%社區照護,3%機構照護,這樣的比例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照護人員提供入戶照料。其實不僅僅是養老服務,從國家層面看,醫療照護、康複等需求都開始深入家庭。每個家庭都是一個獨立單元,因老人生活經曆、家庭架構、人際交往等差異,個性化需求也會随之産生。這就需要養老護理員跟老人建立起更加默契的日常溝通關系,加強日常的巡視,在照顧好老人、協助維系家庭依賴關系的基礎上,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規劃能力。

養老專業就業前景如何(養老專業人才需求大就業面廣)2

養老服務技能競賽中,選手模拟真實場景,通過畫畫鍛煉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李士坤 攝

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可實現100%就業

新京報:目前他們的就業方向和就業情況如何?

王婷:現在整個養老人才市場需求量特别大,養老專業本年度在校生250個人,70%為京外生源,每年就業率能達到100%,很多時候是多家單位搶着要一個學生。學生們的就業方向不僅僅是養老機構,還有養老産品、老年輔具營銷機構,以及環境裝修、居家改造機構等。

從實習開始,學生就在養老機構聚焦接觸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等不同情況的老人,磨練健康照護技術。三年學業完成後,通過在校期間的理論積累和養老機構的實踐,學生們可以成為非常好的培訓師,面向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裡的大齡工作人員做技術指導。

在産業裡磨合比較久後,可以勝任管理崗位,例如養老驿站站長、機構護理部主任、活動策劃、院長助理,甚至養老企業管理等。實際上現在還有一些正在孵化的新工作,例如通過自媒體将養老照護技術和理論政策傳播出去。

新京報:畢業後從業者收入待遇如何?

王婷:收入待遇是根據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調整的。最初機構裡健康照護或居家養老一線服務崗位月薪資一般在6000~8000元之間;畢業兩年之後上升為管理崗,能夠達到8000~12000元;再往上去做技術培訓、銷售、自媒體運營等就可在15000元以上,年薪20萬是沒有問題的。

養老專業就業前景如何(養老專業人才需求大就業面廣)3

養老服務技能競賽中,選手模拟真實場景,通過畫畫鍛煉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李士坤 攝

專業設置将更與需求趨勢融合

新京報:學校課程有進行相應調整嗎?

王婷:對,課程體系到現在有了很大的一個調整。最初我們是側重于健康照護,這兩年就慢慢開始加強社會屬性方面的内容。課程包括心理服務、社會工作、居家養老服務的技能、溝通技巧等,從我們專業名稱“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也能看出在融合升級。

針對國家層面設立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和康複輔助技術咨詢師,我們在課程體系裡也增大了相應設置。老年人能力評估模塊課程有四十多個課時,康複輔助方面有老年康複護理這門課,運動康複老師從術後、病後康複的角度為學生教授日常運動保健知識;中醫老師教授傳統養生保健項目,例如八段錦、回春操、貼耳豆等。這在增強傳統文化認知的同時,使學生意識到積極的老年規劃可以改善軀體健康情況。

新京報:學生培養如何與養老産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匹配對接?

王婷:養老産業涉及面非常廣泛,包含照護服務、醫療服務、社會保障、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服務、金融服務、智慧養老、老年用品産品等12個大類,每個大類之間有專業交叉,這也是我們學校在構建專業群時積極拓展的思路。

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問題是一個專業解決不了的,目前我們已經與學校的勞動經濟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社會保障專業,共建了國家的雙高專業群。未來或許也可以與城市安全學院構建人工智能養老專業,學校現有優勢資源都可以進行整合。未來能給老年人生活和産業提供的服務也将會更多元、更有針對性。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陳靜 校對 付春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