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10:44 來源: 洛陽網-洛陽晚報
開欄語:洛陽都市圈建設近日正式啟動。全省上下将集中力量,團結一心,推動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五市一體化發展。
這些區域同處河洛大地,自古山水相連、文脈相承。弘揚河洛文化,建設洛陽都市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圈”裡有哪些名勝古迹、曆史典故?它們與洛陽有何關聯?今起,我們漫步洛陽都市圈,尋古訪幽,一探究竟。
濟源在洛陽的北邊,與洛陽隔着黃河相望,一衣帶水,很是親近。前幾天,濟洛西高速通車,駕車從洛陽去濟源,方便快捷。
濟源是濟水的發源地,面積不大,典故傳說不少。最為人熟知的,大概要數愚公移山。
冬日王屋山
傳說,愚公的老家就在濟源。他要搬走的那兩座大山,其中一座就是濟源的王屋山。
不願搬家,偏要搬山
王屋山是中國古代名山,地處河南省和山西省交界處,東依太行山,南臨黃河,山勢巍峨,林木繁茂。
山下有個愚公村,是有名的網紅打卡地。當地人說,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據古籍《列子》記載,很久以前,有太行、王屋兩座山。愚公住在山下,大山擋住了家門,出行總得繞遠路,極為不便。
愚公動員家人一起努力,搬走大山。他領着子孫挖山鑿石,再運到渤海邊倒掉,拼盡全力,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有個聰明人笑話愚公太傻,這得多少年才能把山搬走?勸他别幹蠢事。愚公不以為然:“子子孫孫無窮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後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了兩個大力士,背走了兩座大山。
愚公之“愚”,是大智若愚。
搬出大山固然比“搬山”方便,可是,若遇到困難就退縮,總有一日退無可退。
迎難而上,腳踏實地地勞動,堅持不懈地與困難作鬥争,相信人定能戰勝困難,終可感天動地。
這種不畏艱難、艱苦奮鬥的精神,值得學習。
道教聖地,神仙洞天
王屋山氣象不凡。
相傳,數千年前,黃帝在此山的山頂祭天,九天玄女和西王母被他感動,降下天書,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
曆史上,有不少帝王追随黃帝的腳步,到王屋山祭天。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靈氣十足的王屋山,自古被修道之人奉為聖地,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人稱“天下第一洞天”。
據南朝《真诰》記載,古時,有四人在王屋山修行四十多年,一起煉丹。有兩人吃了仙丹,死了。另兩人不敢再吃,離山而歸。下山後回頭一看,卻見死去的倆人死而複生,還在山上。二人驚愕不已,“遂就請道”,吃下仙丹妙藥,活了數百歲。
王屋山藥王殿
唐代“藥王”孫思邈潛心修道,晚年隐居于王屋山,采藥行醫,濟世救人。
唐玄宗執政時期,常在東都洛陽居住。他給了道長司馬承祯一個特權,準其在東都附近的王屋山自選風水寶地,建觀而居。
在皇室的支持下,司馬道長在王屋山山麓建起了氣勢恢宏的皇家道觀——陽台宮(起初叫陽台觀)。唐玄宗親書匾額,還把妹妹玉真公主送到陽台宮拜師學道。
王屋山陽台宮一夕成名,道風日盛。
詩仙“打卡”,留下墨寶
王屋山不但是道教聖地,也是旅遊勝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韓愈等大文豪,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公元744年,李白行遊洛陽城,與小兄弟杜甫一見如故。兩人在洛陽天津橋(今洛陽橋附近)頭的董家酒樓喝了一頓酒,然後拉上好哥們兒高适,同遊王屋山陽台宮。
李白本想拜訪老朋友司馬承祯,怎奈道長已駕鶴西去。“詩仙”滿懷怅然,揮筆寫下傳世墨寶《上陽台帖》——此乃唯一存世的李白書法真迹,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帖中有雲:“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這相當于詩仙免費為王屋山做了個活廣告。願不願去,您自己看。(記者 張麗娜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