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的日子裡,古人今人都有共同的情懷。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念,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慨,也是“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的喜悅。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戶,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的這首名篇,把新年的喜慶,描寫的淋漓盡緻,美不勝收。
《除夜作》唐·高适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有懷》唐·崔塗
迢遞三巴路,羁危萬裡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此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首聯即對,起句點地,次句點人,氣象闊大;颔聯寫除夕客居異地的孤獨;頸聯寫親眷遠離,僮仆成了至親,再烘托“獨”字;尾聯點出時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詩流露出濃烈的離愁鄉思和對羁旅的厭倦情緒。
《拜年》明代: 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谒,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随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詩經•七月》西周
朋酒斯享,日殺羔羊,跻彼公堂,
稱彼觥,萬壽無疆。
韓國人曾經還想把“春節”申請為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真是有點不自量力。要知道,我們中國人過年的傳統,從禹舜時期就開始有記載,已超過4000多年的曆史。《詩經》中的這首,就是最好的證明,足夠啪啪啪打他們的臉。
《祭竈詞》宋•範成大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
古人的過年,也是從農曆24祭竈神(小年)開始的,一直到正月30結束,比我們現在人過年還要久,還要隆重。
《除夜雪》宋代: 陸遊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迎新春·嶰管變青律》宋代: 柳永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煦。
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
遍九陌羅绮,香風微度。十裡然绛樹。鳌山聳,喧天蕭鼓。
漸天如水,素月當午。
香徑裡、絕纓擲果無數。
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對此景,争忍獨醒歸去。
《守歲》 宋·蘇轼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元日唐代: 李世民高軒暧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後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豔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