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健菌兄 無炎生物 3月25日
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參與,我們後台已經收到不少集贊的各圖,每天都在記錄。
真心希望大家繼續參與和傳播,“腸道菌群”這個領域不僅在科研上是諾貝爾獎的熱門争奪-而我們中國也需要建立自己的腸道菌群宏基因組庫。
除去科研的目标,對所有普通人來講,也是個切實會幫到我們的思路。
聊聊我自己最近遇到的事。
自我記事以來,我媽總是夜夜做夢睡不好、心慌怕冷,經常一吹風就着涼拉肚子。吃也吃不好,經常反胃酸,總之是一身病根。
我一直自責是因為我媽當初帶我太辛苦才落得一身病根(我爸經曆過幾次很大的手術,所以我媽在各方面都承擔了很多),于是總想帶媽看好這病。
可雖然我總能在上海大三甲的醫院找到一兩位主任,卻實在不知該去哪科看,因為整個狀況非常複雜,看起來又是免疫力不好,又是腸胃不好,還有心理不好——讓我媽看心理肯定是不可能了,她怕被認為腦子有病。
後來變得更邪門,我媽總夢到去世的人。
作為一個念過博士做過研究堅信科學的人,我自然認為凡事都有科學依據。
但大家應該都能想象,老人家歲數上來後,總迷信點什麼,日思夜想琢磨這實在是個不好的兆頭,弄得更加心慌。
我也急。
急得都去看了中醫(話說以前一直不肯嘗試中醫,覺得西醫更科學),是個本來就認識的朋友,他夫人還是醫生裡最年輕的脾胃副高。
說說當時看病的狀況。
嫂子又是切脈又是看舌頭仔仔細細問了十幾分鐘,然後告訴我們這一身毛病都因腸胃起。
告誡我媽脾氣放淡,給了幾幅湯藥、
雖然我媽和我都不太信她這晚上睡不好做惡夢和腸胃有關。
可我媽吃了那些藥以後确實腸胃好了不少,睡得也好了些,不再夜夜做噩夢。于是後來又去配了好幾次藥,堅持吃了下來。
可惜的是:
1、中醫嫂子說的病因我這分子生物學腦子聽不懂;
2、病始終沒好透。
這幾個月來,自從我帶着菌群研究的科學家、心理學家、食品研發人員等等一批人做了無炎生物-專門做腸道微生物精準調控以來,為了深入了解相關領域中的研究動态以及科普宣傳,硬是把這些年來欠的學術論文給補上了——為了寫一篇科普,看一堆文獻,難度真心不比當時寫論文低啊。
然後越來越覺得我媽症狀像極了腸道應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IBS):
IBS無特異性症狀,但相對于器質性胃腸疾病,具有一些特點:起病緩慢,間歇性發作;病程長但全身健康狀況不受影響;症狀的出現或加重常與精神因素或應激狀态有關;白天明顯,夜間睡眠後減輕。
具體症狀如下:
(1)腹痛或腹部不适
(2)腹瀉
(3)便秘
(4)腹脹
(5)上胃腸道症狀(唯有灼燒感,嘔吐,反胃等)
(6)腸外症狀(頭痛、心悸,尿頻等)
IB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認為是胃腸動力異常、内髒感覺異常、腦腸調控異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于是這個月初把老媽接過來送到東方醫院,果然一通胃鏡腸鏡加輔助檢查确診腸應激綜合症。然後對症下藥,同時開始調整腸道菌群,十幾天來确實睡得好了不少,幾乎不再夢見那些去世的故人——終于心安了。
着實沒想到自己做的事幫到了老媽。
為何沒早點想到呢?因為科研總是在一個點上挖得足夠深,我們團隊挖的是腸道菌群與代謝,也就是肥胖和糖尿病那塊,腸道應激綜合症這個真不是我熟悉的。
不過我後來搞清楚了整個機制。
為什麼腦子會和腸道菌群扯上關系?
為什麼做噩夢這種不一定是心理問題?
腸道菌群通過腦腸軸和大腦發生聯系,并對大腦産生影響。
經常腹瀉,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伴随有抑郁、自閉等精神類問題。
腦腸軸是腸道及大腦的雙向通信系統。腸道菌群通過分泌代謝産物來刺激和控制腸道上皮細胞和神經細胞反應,比如通過合成短鍊脂肪酸等來控制迷走神經等向大腦發出信号,調控大腦反應,所以說腸道菌群是人類的第二大腦。
迷走神經是人體第十對腦神經,含有感覺、運動及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羞呼吸和消化兩系統内絕大多數器官,包括腸道。
反過來大腦也同樣通過神經信号系統向腸道上皮細胞等傳遞調控指令,并影響腸道及腸道菌群。
沒了腸道菌群,腦子真的會出問題。
這不是吓唬你。
沒有腸道菌群大腦就會發育不全,基本的神經生成過程依賴微生物,比如幼年時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後會影響大腦海馬體的神經發生【1】,繼而會影響到記憶能力。也就說小時候藥吃多了,長大後很可能記憶力會比較弱。
另外腸道菌群結構紊亂也會影響到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比如腸應激綜合症患者的大腦結構就會受到其腸道菌群的影響【2】。
除了影響大腦發育以外,腸道菌群還被證實與焦慮、抑郁、自閉、帕金森等多數精神類疾病有密切關聯。為了證實這些結論,小白鼠們為了一系列研究作出了巨大犧牲。有些科學家把腸應激綜合症患者的腸道菌群植入無菌小鼠體内,小鼠們就出現了焦慮以及記憶力減退的症狀【3】。
把其它小鼠的菌群移植給無菌小鼠,然後無菌小鼠會繼承原來小鼠一部分特性,原本膽大的無菌小鼠可能會變得不安和害羞,原來膽小的可能變得有探索性。——嗯,原來我們害不害羞也和肚子裡的小蟲子有關系。
把帕金森患者的微生物組植入小鼠模型體内,小鼠們運動能力會受損;而帕金森模型小鼠繼續給予微生物菌群則病情進一步加重【4】。
覺不覺得腸子其實真的很像腦子?
所以腦子的毛病很有可能出在肚子裡。
由此呢醫生科學家們也開始腦洞大開,玩起來腦病腸治。
給予帕金森小鼠抗生素,然後奇迹出現了,小鼠的病情緩解了;
提高焦慮小鼠腸道有益菌的比例,則焦慮小鼠的症狀明顯改善。
當然類似的研究很多,但多數還沒有應用到臨床。
這些研究也解開了我心中的一個迷團,為什麼人們總是往成功人士身邊湊?
除了經濟學原因外,還有科學原因,微生物會交換,成功能傳染。靠得近些能得到些膽大、開拓的細菌,獲得更多成功需要的特性。
另外我家夫人最近在看《都挺好》,聊起找另一半的事。
開玩笑說相親時問房子、車子和存款既低俗還不可靠,就算現在有錢有房有車,家道中落也不是不可能。還是身體和精神健康的伴侶更可靠,萬一碰到蘇大強這樣的,還有大哥二哥那樣的,真的是苦不堪言。
那相親時問什麼呢?
問問他們家翔好不好啊,一方面我們不物質,我們很有愛,關心人家身體;
另一方面還顯得我們很有科學精神,去通過翔的檢測分析去知道相親對象的身體和精神情況。
(開個玩笑,别輕易模仿)
言歸正傳。
總之,腦子出問題了,可能得看腸胃。
腸胃出問題了,會影響腦子。
可謂,肚子決定腦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