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你們平時是怎麼表揚孩子的?
我想大多數父母都會說以下幾句話:
“你真棒!”
“哇,你太聰明了,全做對了。”
“你太好了。”
......
這些表揚的話語幾乎是父母常用的口頭禅。可是,這些表揚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孩子的這種行為讓朋友很苦惱,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孩子的這種行為讓朋友很苦惱,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經過溝通我發現,朋友平時對孩子要求比較高,而且習慣性地誇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也總是在孩子回家後喜歡問孩子老師有沒有表揚你?
于是,孩子就形成了以他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的思維模式。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好的。
孩子要不要表揚?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如果父母用了不正确的表揚方式,不但起不到作用,甚至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引導。
首先,當孩子聽過太多表揚後,表揚的話語将不再對孩子産生作用。
其次,當孩子聽過太多的表揚,孩子可能會變得依賴外在的表揚,隻喜歡聽誇獎的話,經不起批評,抗挫能力會變低。
第三,孩子會為得到父母、老師的認可和表揚去做事,而一旦得不到表揚就會心灰意冷。
能理解父母們想要用表揚、誇贊,幫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這種表揚下,孩子建立起來的自信是短暫的,當孩子習慣這種模式後,一旦得不到表揚,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之中。
真正的表揚不是體現在這些泛泛的誇獎上。
正确的表揚方式應該是這樣的。父母們可以試着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出改變。
很多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媽媽相信你會越來越棒的。”“媽媽相信你下一次一定會考好的。”
父母以為這是鼓勵孩子,可是,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句話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否定孩子,意思就是否定孩子的當下,投射的是父母内心對孩子的期待。
孩子聽了,會感受到鼓勵、表揚和贊美嗎?不會,孩子隻會更有壓力,想着下一次要是我做不到更棒更好怎麼辦?
所以,建議父母以後不要這樣說了。可以換一種話術。把你的表揚、鼓勵、贊美用“你就是......”這個句式說出來。
“你在媽媽心中就是個好孩子。”
“你就是個認真的孩子。”
“你學習起來就是很努力。”
“你就是一個有頭腦、有思想,會自己解決問題的人。”
“你就是一個愛幹淨、愛整齊的孩子。”
......
即使孩子當下還沒有你說得那麼好,也沒關系,“謊言”說得多了,也就成真了。這叫做給孩子心理正向的暗示。
父母愛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表現出來的卻是,孩子考高分、孩子聽話、孩子認真寫作業,父母就高興,否則,父母就會失望,甚至憤怒。
不要再做一個隻有孩子表現好才能表揚、贊美、鼓勵孩子的父母了。這種表現才認同,是有條件的愛。這種有條件的認同,帶給孩子的喜悅是暫時的。
父母要做到的是:開口就認同。
孩子的成功、失敗,父母都要認同。給孩子力量,讓孩子知道失敗了不怕,隻要努力,總會成功的。
父母要牢記:認同孩子是本能,是習慣。
當孩子努力後結果不好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接納。要知道即使孩子一事無成,那也是你的孩子,愛孩子要單純,不要附加太多的條件,不為外物所動,任何時候都做到無條件的愛孩子、接納孩子。
贊美孩子和給孩子說謝謝、有什麼區别?
贊美,是居高臨下的,是施舍的态度。
謝謝,承認孩子的價值和存在感。
舉個例子,孩子把玩具散落了一地,差點讓你摔倒,你讓孩子把玩具整理好,你是表揚孩子真棒,會收拾玩具?還是謝謝孩子。
咱們假設兩種話術:
一種:孩子,你把玩具都收拾整齊了,你真棒!
一種:孩子,你把玩具整理好,媽媽就不會被碰到,就不會受傷,謝謝你對咱家環境衛生的維護,謝謝你對媽媽 的 保護。
大家可以看看,哪一種話術對孩子來說更有用。
是不是第二種?這樣說可以讓孩子懂得責任,照顧好家人。長此以往,孩子會更有責任感。
所以,父母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不要忘記對孩子說謝謝。把對孩子的贊美、表揚換成“謝謝”,讓“謝謝”成為家人之間的口頭禅。
“謝謝你能和媽媽一起收拾家務。”
“謝謝你能幫助媽媽照顧弟弟妹妹。”
“謝謝你能自己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讓媽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工作。”
當你對孩子說出“謝謝”,孩子收獲的是尊重,孩子會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而價值感是孩子所有人格的基礎。
贊美、表揚對孩子起到的正面作用是無疑的。但是,當你再想對孩子說“你真棒!”“你真聰明”的時候,請仔細想一想,如何表揚孩子,才能真正地幫助到孩子更好地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