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孩子高智商打下基礎

為孩子高智商打下基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4:21:47

當孩子出現發展障礙時,如果出于貼心,擅自替子女決定「努力程度」,恐無形間默默扼殺孩子潛能!曾經,就有一位中度智能障礙少年大變身,我們稱為「奇迹」⋯⋯

「現在這樣就好」真的好嗎

為孩子高智商打下基礎(你知道智商并非固定值嗎)1

我目前在某個地方政府單位負責發展障礙的咨詢,來訪的多半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

常見的案例是:「哥哥姊姊念書都沒什麼問題,這個孩子卻怎麼樣也考不好,我們想知道究竟是為什麼?」

藉由智力測驗等多種檢查,發現多半案例都是臨界智商——智商70 至84,雖低于正常數值,但沒有明顯的智能障礙問題。

大多數家長聽到這個結果都會問我:「原來這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臨界智商,那麼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

雖然做了不見得會改善,但是如果有機會好轉,做父母的總會為孩子盡一份心力。我身為醫師也是同樣心态,會盡力告知家長所有對策。

不過有時也會遇到家長對我說:「這孩子不會念書沒關系,照他的步調輕松過日子就好,我們隻是想知道他為什麼念不來。」

我很明白這些家長的心理,孩子缺乏學習能力卻強迫他在課業上有所表現是很殘酷的事,但我總是無法贊成這種做法。

家長擅自決定子女「不用功念書也沒關系」,這樣真的好嗎?

為孩子高智商打下基礎(你知道智商并非固定值嗎)2

臨界智商的孩童由于沒有明顯的智能障礙特征,在小學通常是上普通班。

不過在過去一段時間,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将臨界智商歸類于智能障礙(1965 年至1974 年《國際疾病分類第八版》)。

臨界智商孩童的發展程度約莫是正常兒童的8 成,也就是10 歲的身體卻搭配8 歲的心智,相當于小學四年級的班級裡摻雜了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

如果就這樣讓臨界智商的學童不念書直到高中,他每天會過着什麼樣的日子呢?

一直坐在教室裡卻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跟不上班上進度,也參與不了同學間的閑聊,可能因此遭到孤立或霸淩,留下痛苦的回憶。

而本來就無心于課業的孩子聽到父母說「不念書也沒關系」,一定認為自己拿到免死金牌,更沒意願用功了。

「不用勉強自己。」

「不需要跟大家一樣。」

「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

現在經常聽到這些用來鼓勵孩子的說法。

我沒有要否定這些話的意思,這些話的确很有道理,但我覺得這些話的意義是建立在孩童本人也作如是想。

周遭的大人不事先确認孩童的心情與意願,擅自決定他的未來,反而會害得孩子連做得來的事情也不去嘗試,失去成長的可能性,甚至淪為受害人。

詢問孩子的意願時,不見得會有明确的答複,甚至可能連問題也聽不懂。

但是我希望大家發揮想像力,回想自己小時候的情況:就算父母覺得無所謂,結果大家都會,隻有自己做不到時,一定很難過。

擱置應當解決的課題,日子久了一定會愈活愈痛苦。是否選擇妥協,應交給孩子本人決定,而不是身邊的大人。

偏見造成的障礙——中度智能障礙少年大變身 

關于援助者的擅自判斷阻礙了孩童成長,我個人也有必須深加反省的類似經驗。

我在醫療少年院擔任精神科醫師時,一名智力測驗結果約50(一般平均約100)的少年來報到,就叫這孩子A 同學吧。

智商50 将近中度智能障礙,别說是念書了,連自理日常生活都有問題,溝通也僅限于簡單的對話,無法開玩笑或進行比較深度的對談。

因此A 同學當然沒辦法把蛋糕均分為三等分;認不得國字,隻能勉強念出平假名;不會算術;幾乎做不來簡單的圖形臨摹。

A 同學之所以來到少年院,是在收容智能障礙者的機構對職員動粗。部分智能障礙兒童因為無法以言語表達情緒,煩躁時會一不小心動手。

A 同學接受診察時一臉茫然,聽到任何問題隻會點頭稱是,連一般日常對話都談不來。

那陣子少年院正在挑選接受「認知功能強化訓練」(Cognitive Training , COGTR;強化認知功能的練習,利用紙筆鍛煉視聽覺與想像力,建立學習基礎)的學員。

智商高的少年沒有智能障礙問題,無須受訓;智商過低(中度到重度智能障礙)的少年則是受訓也看不出成效。

因此挑選标準是輕度智能障礙或臨界智商的少年。

為孩子高智商打下基礎(你知道智商并非固定值嗎)3

為了确保大家專心上課,每組約10 人。起初挑選受訓學員時,A 同學們沒有在名單上。後來因為其中一名受訓少年屢次違規,少年院突然提出要更換組員。

此外,我從負責管教A 同學的教官口中聽到他很想參加訓練。我想他應該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隻是因為大家都去,覺得好像很好玩。最後死馬當活馬醫,硬是讓他參加了。

我不确定接下來發生的情況可否稱作「奇迹」,不過這件事大幅影響了我之後協助少年們的心态。

A 同學比任何人都投入訓練,完成一個又一個課題,遇到不懂的題目就來問我。

四個月之後,所有受訓少年接受成果測驗,一般認定相當于智力測驗的認知功能檢查,是無法經由訓練改善結果的,但A 同學受訓之後,認知功能檢查的分數居然将近90(平均值為100)。

不光是智力測驗,A 同學就連日常生活也出現驚人變化:逐漸主動開口,行動也愈來愈敏捷。

後來他參加運動會時,甚至代表少年院在衆人面前宣誓,簡直判若兩人。

來看診時,表情也一次比一次生氣蓬勃,最後一次門診時還告訴我:「我開始聽懂老師在說什麼,我想念大學。」

A 同學隻有國中畢業,我不确定他究竟明不明白上大學的意思。之前我看過許多少年受訓後大幅成長,但成長到判若兩人的隻有A 同學一人。

A 同學讓我強烈反省到,有些孩子明明有機會成長,之所以出現發展障礙,是我們這些大人擅自認定他做不來、硬逼很可憐,不讓他念書或接受訓練所緻。

倘若當時A 同學沒能候補參與受訓,現在會過着什麼樣的日子呢?

究竟誰有資格說「要求他做也隻是傷害他」?

究竟誰才能決定「什麼都不做最好」呢?

為孩子高智商打下基礎(你知道智商并非固定值嗎)4

「不要勉強」和「不用努力」是兩碼子事 

孩童做不來的事,就不該去勉強他,但這不是指阻止他努力。

人生在世,總得要求自己努力才能生存下去。接受義務教育時,在家長和教師的羽翼下無須努力也能度日;一旦畢業進入職場,不努力一定會被開除。

假設有個認真努力的孩子,某天在托兒所練跳繩練過頭而扭傷了腳,父母要他「不用再練了」。每當他想挑戰時,父母總會搬出這個例子,對他說:「你就是太認真,不要勉強自己。」

此後他以為無須努力,變得什麼也不做,家長依舊持續安慰,從不要求他努力。結果他不念書也不運動,不再挑戰任何事物。長大後他表示:「要是當時爸媽要求我努力就好了。」

我反對勉強小孩做做不來的事,然而不讓他努力,最後吃苦的還是孩子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