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為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口”,位于内蒙古自治區中部,國境線104公裡,總面積5.45萬平方公裡,轄11個旗縣市區,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朝鮮族等35個民族,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烏蘭察布常住人口為170.63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全市常住人口214.36萬人相比,減少437262人,減少20.40%,年均增長率為-2.26 %。
11個旗縣市區中,常住人口超過 20萬人的地區有1個(集甯區);
在 15萬人至 20萬人之間的地區有3個(商都縣、興和縣、豐鎮市)
在 10萬人至15萬人之間的地區有4個(涼城縣、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四子王旗)
少于 10萬人的地區有3個(卓資縣、化德縣、察哈爾右翼中旗)
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三位的旗縣市區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為46.54 %。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1個旗縣市區中,集甯區常住人口增加68924人;其他旗縣市常住人口均減少。
一是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烏蘭察布距今已有6000餘年的文明史,是中國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草原絲路和萬裡茶道的重要節點,孕育出了瑰麗奪目的察哈爾文化和杜爾伯特文化。
大窯文化遺址是中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舊石器時代石器制造場;
化德縣裕民遺址填補了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
岱海文化遺址群處于同期文化領先水平,被考古學家贊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
元代集甯路遺址,是歐亞茶駝古道、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貨物集散地,見證了昔日“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燦爛輝煌。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烏蘭察布市東距首都僅240公裡,100分鐘的高鐵、40分鐘的飛行即可進京,是“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唯一的非省會樞紐節點城市,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23個物流樞紐載體城市之一。
西距呼和浩特150公裡,南距大同120公裡,北與蒙古國接壤,距二連浩特口岸300公裡,距天津、曹妃甸、秦皇島三大港口的距離都不超過500公裡,市内有5條高速公路、6條鐵路,機場正在申請開放航空口岸,是西北地區向東南出海的必經之地,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三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也是我國通往蒙古、俄羅斯和歐洲的重要通道。
三是生态良好、資源富集。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6.9%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97平方米;林草覆蓋率達到76.3%。
境内擁有輝騰錫勒高山草甸草原、神舟飛船回歸的杜爾伯特大草原、神秘的烏蘭哈達火山草原、規模和保存完好程度世界第一的瑪珥式火山草原,還有10萬畝原生态的紅召高山牧場,屬于典型的高山濕地草原,草原多樣性在内蒙古是獨一無二的,被譽為“草原博物館”。
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四子王旗草原安全着陸,我市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吉祥之地。烏蘭察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330天,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号。綠色能源供應充足,有效風場面積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内蒙古的三分之一,素有“空中三峽、風電之都”的美譽。同時,礦産資源富集,螢石單體儲量亞洲第一、石墨儲量全國前三。石墨新材料産能達到63萬噸,負極材料産能位居全國首位,石墨烯及下遊高端産品加快開發。東陽光項目正式投産,全市化成箔産能達到2000萬平方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