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燒的孩子特别多,之前我們寫過很多如何應對發燒的文章(見文末“相關閱讀”),但是當孩子發燒的時候,我們除了用兒推等綠色方法給孩子調理之外,做好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手腳的溫度,發燒的時候,我們要随時用手背去感知孩子手心和腳心的溫度。
如果發現手腳開始變涼,甚至變化非常的快,迅速變涼,那說明熱量傳導開始受阻了,熱量達不到末梢,用中醫的話就叫“厥症”,陰陽不能夠順接了,這種情況如果不去處理會使病情趨于惡化。
這時我們就需要給孩子用熱水來泡熱手腳,或者用搓的方式或者溫敷的方式讓手腳變熱,這樣才能夠讓陰陽得以順接,讓熱量能夠到達四肢末梢并散發出來。
我們不能夠采用退燒貼、冰敷等寒涼的物品降溫方式,我們曾在 這篇文章中具體講過,無論中醫西醫,都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擦浴退熱。
從中醫角度來講,不管冷水還是熱水,都會幹澀毛孔司開合的作用,導緻更加閉塞,不利于散熱,同時也會引起局部陽氣的損失,降低陽氣的戰鬥力,甚至還會增加再度着涼的風險。所以物理降溫不光不能從根本緩解病情,反而會幫倒忙,加重發燒,或讓發燒反複。
在孩子發燒期間,飲食一定要清淡、易消化。
生病的時候,脾胃其實是非常虛弱的,因為我們身上的氣,大部分都要用于與邪氣抗争,而且這個時候也往往有病邪存留在體内,所以此時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去補,而是要讓脾胃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
因此飲食上要保證口味清淡、易于消化,同時也不能吃太多,七分飽就可以了,有利于康複。
最重要的要忌口肉、蛋、奶、水果、糖類。這些都會增加脾胃的負擔,釀生濕熱。當然也不能吃一些寒濕的食物。
如果是風寒發燒,我們應該注意避風寒,适當穿衣服,多喝熱水,不能喝涼水,不吃水果、涼拌菜、綠茶等生、冷、寒、涼的食物。
如果是熱性的病症,如風熱感冒、積食發燒、内熱外感、時邪感冒等,孩子還要忌口像韭黃、韭菜、大蒜、蒜黃、花椒、大料、蔥、姜等熱性的食物。
發燒時最提倡的食物就算大米粥,因為大米粥易消化,還最容易補充津液,而且大米色白,容易入肺經,也有補肺、潤肺的功效。
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是孩子還在吃母乳的階段,母乳喂養的媽媽,也要按照上面所說的飲食進行忌口。
孩子發燒時,怕冷怕熱的表現往往十分明顯,我們可以細心觀察孩子,根據孩子自身的感受來增減。
當孩子出現明顯惡寒(怕冷)情況的時候,比如外感風寒的孩子會有惡寒的情況,還有當體溫明顯升高時也會惡寒,這時孩子往往會身體蜷成一團、哆嗦,我們就要給他适量增加衣物或被褥。
像風寒感冒,我們可以用厚一些的被褥給他裹緊,或者背後敷上紅豆包,讓他略微出一些汗,通過汗液把體表寒邪排出,但是切忌不要讓孩子出大汗,津液流失過多,反而不利于病情好轉。
像積食發燒、時邪發燒、風熱感冒,孩子往往會感到燥熱,踹被子,那麼我們可以在保證不會讓他着涼的情況下減少被褥,或解開衣物,以助散熱。
當孩子病情好轉以後,精神狀态也會好轉,往往就會下床玩,這時也要根據情況适當加減衣物。活動時适當少穿,不動的時候要适當的多穿。
要注意,穿得再多不要捂出汗。我們判斷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時,不是摸手心,而要用一根中指感知他後背。如果後背有汗,或者衣服發潮、濕了,說明毛孔都張開了,這時孩子很容易着涼,那麼就要用幹布把皮膚擦幹,等汗都落了,再減少衣物。
人生病的時候其實不是特别想吃飯,也不是特别想玩,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生病時需要很多的正氣,補充正氣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睡眠和休息。
所以孩子生病了最好在家中靜養,不外出,更不要到遠地方旅遊,或者不要去人多嘈雜的地方,比如說封閉的商場,室内遊樂園等等。這些地方不光是空氣污濁,最重要的是會損耗心神。養病不光是讓身體休息,心神休息才是最重要的。
人體需要動用氣血,脾胃腐熟運化食物後,才能夠獲得其中的營養成分,所以能否獲得足夠的營養,關鍵在于脾胃是否健康,隻要脾胃功能正常,僅僅食用主食和蔬菜就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孩子生病期間,以及病愈後一段時間,脾胃都是出于比較虛弱的狀态,這時我們要尤其注意給孩子提供的食物,是否适合他脾胃當下的運化能力。
像肉、蛋、奶這類食物,如果單純從西醫的營養學來看是高營養的,但從中醫角度來看,卻屬于滋膩難化的食物,而且它們的氣比較腥膻穢濁,脾胃不好運化,而且還會助濕生痰、化熱。
所以雖然孩子退燒了,但脾胃還沒有完全恢複,這時如果吃這些滋膩難化的食物,會再次受傷,造成病情反複,甚至加重或産生新的疾病。這在中醫裡叫做“食複”。我們的老學員@雪菜菜曾在 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她的一次孩子病好後沒注意飲食導緻“食複”的經曆,在我們的學員裡,也有很多媽媽有過類似的教訓,所以務必要按照第二項飲食清淡的原則來安排飲食。
即使孩子病好了,我們在日常護理中也不能松懈,要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護好脾胃會為他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做一些養護脾胃的兒推,如推脾經。正所謂“四季脾旺不受邪”,當孩子的脾胃強健了在,正氣就會提升,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特别容易痊愈。
很多家長在當孩子的病好了以後,就又開始恢複以前的生活習慣,其實這時候我特别希望大家做一件事,就是複盤。就像我們工作一樣,每天工作結束後要複盤,一個項目結束後也要複盤。
我相信我們學兒推當然不是隻想當一個兒推消防員,我們真正的心願是想讓孩子體質得到提升,所以我們不能孩子病好了,就翻篇兒過去了。幾乎所有疾病的起因都能推導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不注意這些,病好後習慣照舊,那麼孩子的體質很難得到提升。
所以我們要回問自己,孩子到底是怎麼病的,是怎麼積的食?是怎麼着的涼?日常養護中有哪些沒注意到的情況,孩子有沒有情緒方面的壓力?……,當我們找到真正的原因後,就對疾病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了,自然也就會明白日常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一次次磨難中得到成長的,我們當然不希望孩子生病,但當孩子生過一次病後,我們至少要從這場病中得到更多啟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