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元宵節的習俗
1、河南元宵節會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隐語,及舊京诨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2、河南元宵節會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河南元宵節會吃馄饨湯
襄城縣元宵吃馄饨湯,稱之“團圓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 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闆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元宵節的來曆是什麼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将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元宵節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讨伐諸呂随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元宵節有什麼禁忌
1、元宵節當日,父母應盡量避免孩子哭鬧,以免給家庭帶來黴氣。民俗認為此日是天宮大帝的誕辰日,應以喜慶為主。
2、元宵節當日,工具或設備的破損,以及意外事故的發生,則意味着當年财富的流失和黴運降臨。因此,此日應避免大的機械作業與動工,以防範不利事情發生。
3、元宵節當日,應少去醫院、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墳地、古陵等陰氣和晦氣較重的場所。身體弱、運氣差的人士更應加以防範,以免沾染晦氣上身。
4、元宵節當日若丢失财物,那麼則意味着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錢袋,一整年很難抓住機遇。因而,應特别注意防範财物遺失。
5、元宵節當日,最好不要借錢給人,否則,今年他人容易将你的運氣借走。
6、元宵節當日,米缸、面缸不要見底,因為古有斷炊堪虞之說。
7、元宵節當日,應注意衣服不要弄破。否則,容易一年破敗倒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