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争霸的兩極格局就開始初步顯現出來,因為美國是在二戰中本土唯一一個沒有受到戰争破壞的國家,還有他是二戰中的戰勝國,所以在二戰之後,首先一舉成為世界性的超級大國。
與之相匹敵的是蘇聯,蘇聯在戰争中雖然飽受摧殘,但是憑借他在戰争中建立起來的工業技術,以及先進的技術力量,蘇聯也一舉成為了第二個超級大國。
但是由于利益的争端,兩個超級大國沒能延續在二戰中友好的盟國關系,兩國關系破裂并開始進入了冷戰格局。雙方為了争奪世界霸主的地位,開始各自拉攏小國,組建自己的陣營并開展軍事競賽。
而且競争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從技術到意識形态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無時無刻雙方都在你追我趕,相互競争着。在争奪最尖端的科研層面,蘇聯首先開展了外太空,把人類送上了外太空,美國也緊跟其後進行阿波羅計劃,把人類送上了月球。兩個超級大國從天上到地下,甚至在地底也進行了競争。
蘇聯首先進行地下開采勘探工作,甚至提出了挖穿地球的想法,不過這一想法在他們挖到12,262米的時候就停止了。其實這個原因在當時衆說紛纭,在我們今天看來,其實是符合科學的。
因為,地球内部的構造是很複雜,要想挖地球首先要挖穿地殼,然後再到地幔,然後地幔上層有一層幕後界面大概是在地底2萬米到7萬米左右。
這些結構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在實際的開采過程中是極為複雜的,蘇聯科學家還進行了選址,經過他們的科學計算,他們最終選擇在克拉半島進行鑽孔作業工作。
這項工作在全世界的矚目下進行,在1970年開始。如果能夠成功,不亞于美國人登上月球。由于準備完備,蘇聯在一開始的鑽孔作業中進行的異常順利,但是鑽孔計劃一直到1983年才轉到12,000米。
在達到12,000米之後,前進的速度越來越慢,到1994年才達到12,262米。從具體數據上來看,在10年間隻下探了262米的深度,這就不得不造成最後此項工作的停止。
對蘇聯停止鑽孔的說法,世界各國說法不一,衆說紛纭。甚至有謠言說蘇聯鑽孔鑽到了地獄之門,這一看就是謠言而已。其實蘇聯早在1991年停止了,在蘇聯的末期,其實已經很難有經費支撐這項科研工作的開展。
在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之後,這項工作就更難開展了。其實不隻是蘇聯開展過這項工作,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也開展過計劃。
早在1957年,美國就出台了一個相似的計劃,但是由于美國國會未能批準資金,所以這項計劃最終夭折了。因為雖然鑽孔地底對人類研究地球内部構造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他的科研成本太高,并不能轉化為太高的經濟效益,所以美蘇兩國都不願意過多的投入經費來開展鑽孔作業。
但是,蘇聯仍然在這樣的困境中作出了下探鑽孔12,226米的壯舉,這也體現出蘇聯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實力。但是蘇聯為何在一夜之間就解體了呢?
這顯然和他最後一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不無關系,戈爾巴喬夫在蘇聯執政的後期開始強調曆史虛無主義,最後導緻局勢失控,最終造成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晚年還回憶起自己的從政經曆,并寫下了《蘇聯的命運,戈爾巴喬夫回憶錄》這本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