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是人們社交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情侶之間溝通感情的重要方式。那麼,在異性朋友之間,頻繁聊天是否會産生戀愛錯覺呢?有人認為會,因為異性之間聊到共同話題,産生共鳴和情感,很容易會産生戀愛錯覺;也有人認為不會,聊天中的感情因素較多,産生戀愛錯覺跟聊天的頻率關系并不大。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針對“和異性頻繁聊天會不會産生戀愛錯覺”話題,面向全國994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30名大學生認為會産生戀愛錯覺,占比63%;364名大學生不會産生戀愛錯覺,占比37%。
“和異性頻繁聊天會産生戀愛錯覺嗎”比例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湖南大學生劉婷婷認為和異性頻繁聊天會産生戀愛錯覺。她說,能頻繁聊的朋友肯定都是能聊得來的,肯定是互相存在共同點,聊的内容多了,或者聊到共同話題,很容易産生共鳴和情感,很容易會産生戀愛錯覺。
她認為,不同的人産生戀愛錯覺情況也不一樣,對于異性緣較好的人來說,不會很容易産生錯覺,而異性緣一般的人會比較容易産生錯覺。
“因為異性緣好的人和異性相處,會覺得許多事情都很正常。”劉婷婷說。
她坦言,自己在和異性聊天中沒有産生過戀愛錯覺。如果在聊天中産生了戀愛錯覺,她也會先正視自己的内心,與真正的愛情無關的話,會主動和對方溝通并劃清界限。
山東大學生姚岚認為會産生戀愛錯覺。她表示,在當下的社交模式裡,頻繁聊天這種相處方式,就好比是一個情侶之間的“标配”,很多戀愛關系的确立就是因此來的。
她舉例說,有兩位異性,聊得久了,各種話題都會有涉及,慢慢地就會更加熟絡,彼此之間的關系也就會因此更進一步,會讓雙方覺得在對方眼裡,自己是不同于别人的感情,多多少少都有點特殊。
“聊天中的感情因素較多,産生戀愛錯覺跟聊天的頻率關系不大”
填寫問卷時,河南大學譚晶選擇的不會産生戀愛錯覺。她認為,産生戀愛錯覺更多是對一個人情感上的托付,而不是僅僅因為交流比較頻繁。交流内容也分為很多種,比如工作交流、日常生活分享等,都是極為正常的,“而我認為具有戀愛關系的異性,聊天中的感情因素會更多,跟聊天的頻率關系并不大。”
同樣在河南高校就讀的大學生何天也支持譚晶。他以自己為例,因為會有很喜歡的人,會有追求目标,而不會因為頻繁地和其他異性聊天産生戀愛錯覺。
“聊久了難免會産生依賴感,但愛情應該是雙向的、明确的。”何天說,如果真有能頻繁聊天,并且相互都願意主動先發起聊天的異性好友,就該去珍惜,“能夠聊到一起并不代表着什麼,但是确實是一種朋友之間的那種相互支撐的感覺。”
“聊得合拍不一定就合适,真正觸及到對方的生活中,才能夠感覺到是否真的适合在一起。”何天說。
湖北大學生胡倩倩也認為不會産生戀愛錯覺。她也經常和異性朋友聊天,并沒有讓她産生戀愛錯覺。“對方我也不太清楚,我是不會有這種感覺的。”
她說,容易産生戀愛錯覺是可能雙方本來就有些好感,聊天的時候更容易産生這種感覺。
塔裡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小溶。受訪者供圖
專家:頻繁聊天有可能增加親密感覺,會不會産生戀愛錯覺要因人而異
塔裡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小溶認為,愛情是男女相互愛慕而形成的感情,而談戀愛是愛情形成的過程,在談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彼此的了解,并形成可信賴、可親近、彼此愛慕的感情。
羅伯特的愛情三角理論裡提到愛情三要素:親密、承諾、激情。當三者都具備時,才能稱之為完美的愛情。親密是兩人之間感覺親近、溫馨的一種體驗。就是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感覺體驗;承諾是一種彼此能夠共患難的信任感,是表達對愛情的衷心和責任感;激情是一種“強烈地渴望跟對方結合的狀态”,是見了對方就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和對方相處就有一種興奮的體驗。
頻繁聊天會産生戀愛錯覺嗎?劉小溶給出的答案是:頻繁聊天有可能增加親密的感覺,但能否産生戀愛錯覺要因人而異。
劉小溶解釋說,有一些人對親密感的渴望非常強烈,甚至把這當做自己最需要的東西,這時會比較容易誤以為是愛情來了。
而對于一些相對獨立的人來說,親密的感覺是很好,他們也很喜歡,但他們會更加理性地看待,看看這裡面是否有愛慕、有激情的部分,是否有彼此人格的強烈吸引以及認同的部分,是否有未來人生發展的一緻性目标感在裡面,才會确認這是否是愛情的到來。
劉小溶建議,如果年輕人很容易在頻繁的聊天中産生戀愛錯覺,可以停下來思考和覺察一下自己,認識和接受真實的自己,通過交朋友、與父母深入地情感溝通、與心理咨詢師的傾訴等,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以及自己的過往,花一些時間去理清楚自己後,再去投入一段愛情中,這會更穩妥些。
劉小溶希望年輕人先找到真實的自己,穩定了自己以後,再擁有一個親密的愛人,擁有穩定、長久、深刻的關系。(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婷婷、姚岚、譚晶、何天、胡倩倩為化名)
轉自青小小 記者李華錫
來源: 青年觀察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