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體育場在哪裡?記憶裡,上下課的信号是敲鋼軌校長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了一截舊鋼軌,長着鏽迹,挂在教師辦公室兼校長室門口的屋檐下上課,當——當——當,一短兩長;下課,當、當、當,三記短聲一短兩長敲過之後,體育老師就走到教室門口吹哨子,常常是先短後長不論是長是短,老師都鼓脹嘴幫子,聲音尖利而生猛哨聲襲來,學生知道是體育課了,紛紛扔下雜碎,魚貫而出學校的操場,也是大隊的曬場;或者說,大隊的曬場,兼學校的操場它長40來米,寬30多米東邊一半澆了水泥,灰白色;西邊一半還是原生泥土,常泛青苔連續幾個猛太陽後,大隊倉庫裡的儲備糧,就要搬出來曬在水泥地上,今天曬這批,明天照那批有時,泥地那一半,攤上篾墊,也曬這個時候,我們的體育課隻能轉移陣地了看看學生麇至曬場,體育老師朗聲道,排成兩排,女生一排,在前,男生一排,在後每個班級幾乎都這樣:女生隻有男生的一半光景為何?當時,好多父母都這樣想,女孩讀什麼書,不如留在家挑花邊有的幹脆直說,以後嫁人的,蝕本生意不做大隊不管,學校管不了排好隊後,老師開始整隊:立正稍息立正從左到右,報數一、二、三、四……報數完畢,一聲“向左轉,起步跑——”操場上就響起嗒嗒的腳步聲男生在前,女生在後剛起跑時,隊伍是緊縮的,整齊的,跑着跑着,就稀松,而且越拉越長,最後免不了有幾個女生,拖着尾巴一樣踱步老師見了,立即吼道:“跑起來跑起來不能走難道早飯沒吃嗎?快快”老師走過去驅趕于是,尾巴上的女生重新擡腿,跑上七八步後,又慢慢吞吞起來,有幾個還搖晃着身子和腦袋跑上三圈或五圈後,老師喊停,然後重新整隊,随後說,接下來是分組活動:上次是男生打球,女生跳繩;今天對換,女生打球,男生跳繩跳繩的,到泥地上,打球的,到水泥地女生不想打球的,可拍皮球說完,老師叫兩個男生擡出一隻圓口籮筐筐的上面是三個大球,下面是十幾個皮球,最底下是一攤繩子這大球,既不是籃球,也不是足球它的表皮沒有籃球和足球那麼厚實,個頭也沒有籃球那麼大操場上沒有籃球架,許多學生根本沒有看到過籃球和球架,至于足球,那就更是“星外之物”了這籮筐裡的大球,是給學生抛的學生分兩個小組,拉開距離分别面對面站在兩邊,打球,你抛過來,我搶着接住又投過去抛來投去,就看誰搶得多,誰抛得遠這繩子有幾根是塑料的,大多是老師自己搓的細麻繩有單獨跳的短繩,也有供多人跳的長繩乒乓球是有的,但沒有乒乓台學生要打球,就到教室裡用課桌拼用疊高的書做球網至于乒乓球拍,那就各顯神通了,有的是自己找一塊方闆,掐住一角,有的直接用厚實些的課本,有的脫下塑料拖鞋用鞋底應付,隻要能接擋就行,反正要的是開心學校有一副羽毛球拍,因為容易破損,隻供教師課後打,學生是輪不到的是我被推薦去杭州讀湘湖師範的那一年吧,學校在屋後的小樹林下砌了兩個水泥乒乓台,供學生課餘拼殺,雨天當然不行操場的西北角,還挖有一個沙坑沙子是大隊造糧倉時順便讨來的沙子鋪成二十多厘米厚,滿滿一整坑起跳闆是一張條凳的闆,鋸去了一段有沙坑,就可以跳遠和跳高體育課中,這個内容也時時輪到跳遠簡單,隻要一根卷尺就行了,量一量跳得遠不遠;跳高要稍稍麻煩些,要準備橫竿橫竿通常就是找一根細長的蘆葦或竹竿;擱橫竿的,就是凳子加磚頭先是把細長的蘆葦橫竿擱在左右兩邊凳子上跳過了,在凳子上分别加一塊磚,又跳過了,磚上再加一塊磚,又過,再加然後是兩張凳疊加農村小學高年級的孩子,把跳高當作真本事跳高時,圍觀者會多一些,有時還有附近的村民前來喝彩能跳過一米二三十的,也有幾個雨天的體育課怎麼上?你不用擔心那時候,改成語文或數學課的很少,大多照樣上,當然是在室内怎麼上呢?男生走陸戰棋是走明棋、暗棋還是翻翻棋,完全由個人喜歡女生呢,走跳棋,或五子棋室内的體育課,老師不必全程在場,做做收發員就行了課前,把棋分給學生,課後,收起來有時,收發也可直接委托學生去做但有一點,老師往往要反複強調,甚至一個一個地敲實:這棋交給誰,就要誰負責,如果缺了一顆棋子,就要賠整副的錢,有沒有記牢?等學生們喊“記牢啦”後,老師才離開體育老師誰來擔任呢?嘿嘿,誰都可以我就做過整整三年體育老師上面所說的,就是我上體育課的基本模式其他學校老師的體育課如何呢?也大都如此1972年春,我虛歲十八,高中肄業,直接回到蕭山的盈豐中心小學下面的一所分校當民辦教師第一年,我教的是一年級那個年月,幾乎所有農村學校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人人包班,一個老師教一個班的所有課程,包括音體美如果有些課實在不會上,可以與别的老師協商互相交換我其他課都能勉強應付,就是音樂課不會,嗓子像鴨叫,更不要說識五線譜和弄樂器,就是連許多老頭老太都會哼的樣闆戲,我也不着調我隻好和一位杭州來插隊的女知青老師商量,她班每周兩節體育課我上,我班的兩節音樂課她上這樣,我除了上自己班的語文和數學這兩門主課外,還兼任了兩個班的體育課後來,教三年級的一位老年女教師要求,把她班的體育課與我班的美術課換于是,我每周就有六節體育課了真的不堪回首那時,作為體育老師,我連全運會、亞運會這些名稱都還沒聽到過,更不知道有什麼奧運會……那時,我們沒有體育知識和技能,不知道田徑賽中的田和徑有什麼區别,更不明白體育精神體育是什麼?不就是玩嗎?包括體育老師在内的許多人都這樣認為,有的還認為是浪費時間,勞動就是體育啊,上體育課還不如去地裡勞動在我教的這三年體育課裡,學生除了有一些原始的玩的快樂外,幾乎沒有獲得什麼體育知識與技能,因為我這個體育老師自己也沒有怎麼也沒有想到,杭州今年要舉辦亞運會了,而且,主場館就在我當年做體育老師的錢塘江南岸“盈豐”亞運會,其規模,其檔次,其格局,怎一個大字了得?滄海桑田,感慨萬千,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杭州亞運會體育場在哪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記憶裡,上下課的信号是敲鋼軌。校長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了一截舊鋼軌,長着鏽迹,挂在教師辦公室兼校長室門口的屋檐下。上課,當——當——當,一短兩長;下課,當、當、當,三記短聲。一短兩長敲過之後,體育老師就走到教室門口吹哨子,常常是先短後長。不論是長是短,老師都鼓脹嘴幫子,聲音尖利而生猛。哨聲襲來,學生知道是體育課了,紛紛扔下雜碎,魚貫而出。學校的操場,也是大隊的曬場;或者說,大隊的曬場,兼學校的操場。它長40來米,寬30多米。東邊一半澆了水泥,灰白色;西邊一半還是原生泥土,常泛青苔。連續幾個猛太陽後,大隊倉庫裡的儲備糧,就要搬出來曬在水泥地上,今天曬這批,明天照那批。有時,泥地那一半,攤上篾墊,也曬。這個時候,我們的體育課隻能轉移陣地了。看看學生麇至曬場,體育老師朗聲道,排成兩排,女生一排,在前,男生一排,在後。每個班級幾乎都這樣:女生隻有男生的一半光景。為何?當時,好多父母都這樣想,女孩讀什麼書,不如留在家挑花邊。有的幹脆直說,以後嫁人的,蝕本生意不做。大隊不管,學校管不了。排好隊後,老師開始整隊:立正!稍息!立正!從左到右,報數!一、二、三、四……報數完畢,一聲“向左轉,起步跑——”操場上就響起嗒嗒的腳步聲。男生在前,女生在後。剛起跑時,隊伍是緊縮的,整齊的,跑着跑着,就稀松,而且越拉越長,最後免不了有幾個女生,拖着尾巴一樣踱步。老師見了,立即吼道:“跑起來!跑起來!不能走!難道早飯沒吃嗎?快!快!”老師走過去驅趕。于是,尾巴上的女生重新擡腿,跑上七八步後,又慢慢吞吞起來,有幾個還搖晃着身子和腦袋。跑上三圈或五圈後,老師喊停,然後重新整隊,随後說,接下來是分組活動:上次是男生打球,女生跳繩;今天對換,女生打球,男生跳繩。跳繩的,到泥地上,打球的,到水泥地。女生不想打球的,可拍皮球。說完,老師叫兩個男生擡出一隻圓口籮筐。筐的上面是三個大球,下面是十幾個皮球,最底下是一攤繩子。這大球,既不是籃球,也不是足球。它的表皮沒有籃球和足球那麼厚實,個頭也沒有籃球那麼大。操場上沒有籃球架,許多學生根本沒有看到過籃球和球架,至于足球,那就更是“星外之物”了。這籮筐裡的大球,是給學生抛的。學生分兩個小組,拉開距離分别面對面站在兩邊,打球,你抛過來,我搶着接住又投過去。抛來投去,就看誰搶得多,誰抛得遠。這繩子有幾根是塑料的,大多是老師自己搓的細麻繩。有單獨跳的短繩,也有供多人跳的長繩。乒乓球是有的,但沒有乒乓台。學生要打球,就到教室裡用課桌拼。用疊高的書做球網。至于乒乓球拍,那就各顯神通了,有的是自己找一塊方闆,掐住一角,有的直接用厚實些的課本,有的脫下塑料拖鞋用鞋底應付,隻要能接擋就行,反正要的是開心。學校有一副羽毛球拍,因為容易破損,隻供教師課後打,學生是輪不到的。是我被推薦去杭州讀湘湖師範的那一年吧,學校在屋後的小樹林下砌了兩個水泥乒乓台,供學生課餘拼殺,雨天當然不行。操場的西北角,還挖有一個沙坑。沙子是大隊造糧倉時順便讨來的。沙子鋪成二十多厘米厚,滿滿一整坑。起跳闆是一張條凳的闆,鋸去了一段。有沙坑,就可以跳遠和跳高。體育課中,這個内容也時時輪到。跳遠簡單,隻要一根卷尺就行了,量一量跳得遠不遠;跳高要稍稍麻煩些,要準備橫竿。橫竿通常就是找一根細長的蘆葦或竹竿;擱橫竿的,就是凳子加磚頭。先是把細長的蘆葦橫竿擱在左右兩邊凳子上。跳過了,在凳子上分别加一塊磚,又跳過了,磚上再加一塊磚,又過,再加。然後是兩張凳疊加。農村小學高年級的孩子,把跳高當作真本事。跳高時,圍觀者會多一些,有時還有附近的村民前來喝彩。能跳過一米二三十的,也有幾個。雨天的體育課怎麼上?你不用擔心。那時候,改成語文或數學課的很少,大多照樣上,當然是在室内。怎麼上呢?男生走陸戰棋。是走明棋、暗棋還是翻翻棋,完全由個人喜歡。女生呢,走跳棋,或五子棋。室内的體育課,老師不必全程在場,做做收發員就行了。課前,把棋分給學生,課後,收起來。有時,收發也可直接委托學生去做。但有一點,老師往往要反複強調,甚至一個一個地敲實:這棋交給誰,就要誰負責,如果缺了一顆棋子,就要賠整副的錢,有沒有記牢?等學生們喊“記牢啦”後,老師才離開。體育老師誰來擔任呢?嘿嘿,誰都可以。我就做過整整三年體育老師。上面所說的,就是我上體育課的基本模式。其他學校老師的體育課如何呢?也大都如此。1972年春,我虛歲十八,高中肄業,直接回到蕭山的盈豐中心小學下面的一所分校當民辦教師。第一年,我教的是一年級。那個年月,幾乎所有農村學校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人人包班,一個老師教一個班的所有課程,包括音體美。如果有些課實在不會上,可以與别的老師協商互相交換。我其他課都能勉強應付,就是音樂課不會,嗓子像鴨叫,更不要說識五線譜和弄樂器,就是連許多老頭老太都會哼的樣闆戲,我也不着調。我隻好和一位杭州來插隊的女知青老師商量,她班每周兩節體育課我上,我班的兩節音樂課她上。這樣,我除了上自己班的語文和數學這兩門主課外,還兼任了兩個班的體育課。後來,教三年級的一位老年女教師要求,把她班的體育課與我班的美術課換。于是,我每周就有六節體育課了。真的不堪回首。那時,作為體育老師,我連全運會、亞運會這些名稱都還沒聽到過,更不知道有什麼奧運會……那時,我們沒有體育知識和技能,不知道田徑賽中的田和徑有什麼區别,更不明白體育精神。體育是什麼?不就是玩嗎?包括體育老師在内的許多人都這樣認為,有的還認為是浪費時間,勞動就是體育啊,上體育課還不如去地裡勞動。在我教的這三年體育課裡,學生除了有一些原始的玩的快樂外,幾乎沒有獲得什麼體育知識與技能,因為我這個體育老師自己也沒有。怎麼也沒有想到,杭州今年要舉辦亞運會了,而且,主場館就在我當年做體育老師的錢塘江南岸“盈豐”。亞運會,其規模,其檔次,其格局,怎一個大字了得?滄海桑田,感慨萬千。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朱華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