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帶有清真字樣就一定是清真嗎

帶有清真字樣就一定是清真嗎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3 20:29:45

清真是伊斯蘭教在中國流行的專用名稱。“清真”一詞含有幽靜高潔之意。宋元時代,伊斯蘭教在中國尚無固定的譯名。穆斯林文人根據該教崇尚清潔、信奉真主之義等特點,多選用清真、清淨一類詞譯稱伊斯蘭教或該教的禮拜寺。如元至元年(1341)杭州禮堂重建時稱為“清真寺”,宋紹興(1131-1162)年間在泉州修建的禮寺稱為:清淨寺”,傳說始建于唐代的長安(今陝西西安)的西大寺和東大寺曾分别稱為“清真寺”和“清修寺”等。

帶有清真字樣就一定是清真嗎(淺談清真的由來)1

西甯東關清真大寺

元代後期逐漸演變為清真二字合稱伊斯蘭教,這可從鹹陽王賽典赤·瞻思丁奏改清教寺為清真寺一事中得到印證。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題金陸禮拜寺《百字贊》中有“教名清真”一語,說明清真在當時已成為伊斯蘭教的一種通用名稱。明末清初,中國穆斯林學者用“清淨無染”、“真乃獨一”、“其教至清至真”等來解釋伊斯蘭教被稱為清真的來由;同時,有的學者給自己譯着的有關闡述伊斯蘭教教義的著作冠以清真二字,如《清真大學》、《清真指南》、《清真釋疑》等。至此清真一詞遂由一般名詞變成伊斯蘭教的專用名稱。稱該教為“清真教”,該教的禮拜堂為“清真寺”,該教所辦的學校為“清真小學”、“清真學堂”,按照該教教義要求制造的食品為“清真食品”,出售清真食品和飲料的地方為“清真餐館”、“清真茶館”。

“清真”的由來

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裡,“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隻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境。 唐宋以後,“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系。因宗教都自稱“清道”,又都主張“清靜無為”,故喜用“清真”一詞。明中葉後,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被稱為“清真言”。這樣,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後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現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一般的流行用語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