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餘東村建築牆壁上的農民畫“大公雞”(5月11日攝)。新華社發
新華社杭州11月28日電 題:看浙西“餘東畫村”裡的“鄉村畢加索”如何點墨成金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鄭夢雨
鮮紅的大公雞栩栩如生,金黃的稻穗映出農民豐收的笑靥,綠水青山間流淌着江南風光……初冬時節,走進位于浙江西部山區的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餘東村,街巷間随處可見一幅幅色彩濃烈的牆畫。
這些牆畫出自當地村民之手。他們踩着梯子,手握畫筆,在一面面白牆上畫出極富鄉土氣息的藝術畫。“白天扛鋤頭,晚上拿筆頭,卧室當畫室,門闆當畫闆”——當地的順口溜正是“餘東畫村”裡“鄉村畢加索”的生動寫照。
“越來越整潔的鄉村環境,越來越富裕的農民生活,正是十九屆六中全會描繪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的重大成績。”餘東村黨支部書記餘曉勤說,過去,村裡主要以種植水稻、柑橘和紮龍燈獅燈手工業為主。20世紀六七十年代衢州文化館下鄉組織繪畫培訓,這顆農民畫的種子開花結果至今已50多年。
如今,800多人的餘東村,參與農民畫創作的有300多人,其中骨幹成員48位,中國美協會員1位,還有6位農民畫家入選“浙江省民間優秀藝術人才”。
村民餘雲梅沒想到,通過畫畫,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村莊的風貌。“過去丈夫外出打工,我留在村裡看着自家橘園。”如今,她從一個普通村婦變成了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一年僅繪牆畫就能收入十餘萬元。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一幅畫如何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源,帶動老百姓走上“共富”之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到“促進共同富裕”。浙江探索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中之重,正是解決好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柯城區溝溪鄉黨委副書記陳國剛說,外地考察團隊問得最多的是“你們投了多少錢”,但餘東的做法不是靠堆錢,而是挖掘沉睡的農村資源。
“全國有不少農民畫村,但一幅畫真正帶動地方百姓緻富的卻不多。”陳國剛說,不去挖掘每個村獨特的優勢,“金點子”就是在沉睡。通過“市場化的大腦”喚起村民共同建設的積極性才是關鍵。
記者在當地開發的農民畫線上交易平台看到印有農民畫圖案的餐具、手提包、相框等衍生品,一條“農民畫 ”的産業鍊正逐漸形成。
光靠賣畫不行。當地村幹部說,餘東的創新在于做活一條時尚的農民畫産業鍊,從賣畫到賣版權、賣文創、賣旅遊。
陳國剛說,當地共開發出80多種農民畫文創産品,與杭州萬事利絲綢聯手開發農民畫絲巾等産品,還把農民畫“搬”進了華為手機壁紙商城。
數據顯示,2020年餘東農民畫及文創産品産值超過1500萬元,農民增收1萬餘元。農民畫産業美了鄉村,富了農民,餘東村也成為農文旅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共富的典範鄉村。
2021年“五一”期間,餘東村接待遊客1.5萬人,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收入近120萬元,農民畫文創産品更是熱銷。
如今,餘東村農民畫已經走出村域,走進北京恭王府博物館和國際文化藝術節等舞台。據悉,當地人社局還将對農民畫家進行職業等級認定,農民畫也被納入當地職業培訓項目。
餘東村鄉村振興的畫布也越鋪越大,輻射周邊更多鄉村,結合各村特色産業,開發出農民畫碗瓷等産品,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
柯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鮑繼紅說,2020年9月,餘東村啟動未來鄉村建設,通過數字技術“上色”,這座以農民畫驅動的鄉村,未來将呈現更多國際範、江南韻、鄉愁味。
10月16日,遊覽“小火車”穿行在餘東村。新華社發
這是餘東村中國鄉村美術館(無人機照片,4月2日攝)。新華社發
這是印有農民畫圖案的徽章、手機殼、筆記本等文創衍生品(4月2日攝)。新華社發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