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熱愛讀書的國度,成語中就有更多是來自于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例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牛角挂書、韋篇三絕等等。今天螞蟻莊園小課堂就給大家帶來成語“韋編三絕”的故事。
衆所周知,成語“韋編三絕”可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元代鮮于必仁的《折桂令·書》中,原文是:“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韋篇”就是古代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繩,“三絕”就是多次出現了斷裂。這個典故還有一些其它的形式,例如“絕編”等。
螞蟻莊園問題:成語“韋編三絕”說的是哪位名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答案:孔子。
成語“韋編三絕”說的是孔子的故事。孔子在年少的時候非常勤奮好學,而且非常喜歡閱讀《易經》。為了鑽研《易經》的意義,孔子一遍又一遍翻閱,反反複複學習,一直到把意思弄懂為止,最終導緻編聯竹簡的牛皮繩都多次脫斷。
春秋時期,由于紙張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書籍隻能用竹子制作的“竹簡”來記載。制作竹簡的時候需要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接着用火把竹簽烘幹後就可以在上面寫字了。一根竹簽可以記載的字數有限,因此像《易經》這種篇幅的書就要用很多竹簽,然後再用牛皮繩編聯。
孔子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都磨斷了幾次,說明他對《易經》的研究十分刻苦,花費了很多精力。因此他對《易經》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後來他把對《易經》的研究心得寫成了《十翼》。後人将《十翼》附在《易經》後面,将它作為《易經》的補充。
【強悍的替補門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