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冬至節氣特點

冬至節氣特點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09 03:38:38

今年12月22日12時19分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此時太陽黃經達270°。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

冬至節氣特點(冬至節氣的由來)1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我國古代将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節氣特點(冬至節氣的由來)2

 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日出到日落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後,随着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節氣特點(冬至節氣的由來)3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玷組詞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