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魚的消化系統解剖圖

魚的消化系統解剖圖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28 12:16:05

魚的消化系統解剖圖?1.銀鲫屬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浮遊生物,其消化道長度介于肉食性和草食性魚類之間,其咽後消化道可分為食道、小腸前部和小腸後部,整個消化道組織結構顯示出一緻性,主要分為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無黏膜肌層,整個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高度由前至後逐漸減低,細胞數量也逐漸減少,與草魚、金魚、虹鳟魚等相似,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魚的消化系統解剖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魚的消化系統解剖圖(幾種魚類消化系統的特點)1

魚的消化系統解剖圖

1.銀鲫屬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浮遊生物,其消化道長度介于肉食性和草食性魚類之間,其咽後消化道可分為食道、小腸前部和小腸後部,整個消化道組織結構顯示出一緻性,主要分為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無黏膜肌層,整個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高度由前至後逐漸減低,細胞數量也逐漸減少,與草魚、金魚、虹鳟魚等相似。

銀鲫

2.黃鳝與大口鲇魚屬肉食性魚類。其食管上皮僅有3-5層未角化細胞組成,其内含有大量杯狀細胞,可通過分泌粘液起滑潤與保護作用。胃可認為贲門、胃底和胃體與幽門3部分,胃底部均含有能分泌消化酶的胃腺,以利于動物蛋白的消化。腸也可分為前腸和後腸2部分,胃腸交界處有一環形的凸向胃的缢痕,其遊離面朝向腸。此缢痕相當于哺乳類的幽門括約肌,以調節胃内食物向腸的運送,并防止腸内食物向胃的倒流。

黃鳝

大口鲇魚

3.虹鳟魚胃膨大,以保證容納足夠多的食物,胃壁橫紋肌發達,黏膜層較薄,無長而發達的胃絨毛,胃内表面積小,對消化的食物吸收力不強,但胃壁橫紋肌很厚,胃收縮能力強,能及時調整胃容量和消化液與食物的充分混合,促進消化,胃壁幽門垂多而長,這可能與分泌消化液有關。虹鳟魚前腸大,後腸次之,中腸最小,腸的黏膜層薄,黏膜上皮數量少,排列不規則。腸黏膜肌發達,内環形肌較厚,與虹鳟魚的肉食性相适應,有利于分泌消化液和吸收營養。

虹鳟魚

4.長吻鮠消化道分化為明顯的食道、胃和腸。食道黏膜為複層上皮,其中含有杯狀細胞和味蕾,胃U形,黏膜表層為單層柱狀上皮,贲門部和盲囊部上皮有一層厚胃腺組織,腸黏膜也為單層柱狀上皮,其中散步這較多的杯狀細胞,消化腺包括肝髒和胰腺,肝小葉分界不明顯,肝細胞素明顯,胰腺外分泌部由許多腺泡組成,内分泌部即胰島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間。

長吻鮠

小結: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一般無颌齒而具咽齒或無咽齒,胃分化不明顯或較明顯,且腸道長,為體長的十倍甚至十餘倍。長吻鮠的口咽腔和食道是容納和輸送攝取食物的通道,食道上皮中有許多的杯狀細胞和粘液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在扁平細胞下排列成一層,開口于食道表面,能潤滑食物,便于吞咽。胃肌層較厚,環肌尤其發達,有很大的擴展性,營養物質的吸收是依靠小腸進行的。胃的物理性消化主要依賴于胃壁或胃肌肉層的作用将食物磨碎,并将胃液攪拌、混合,以增大食物與胃液的接觸面積。化學消化主要依賴于胃腺分泌的胃酸及胃粘膜中分泌的胃蛋白酶的作用,對胃中食物進行軟化及消化。一般腸道分為前、中、後三段,腸中段在充氣時又可見明顯的前中後三段。腸黏膜褶皺的功能是增大腸的面積,使腸的吸收面積、腸與食物的接觸面積、腸液的分泌面積增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