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的最後結局?2015年歲末,好萊塢科幻電影《火星救援》風靡全球,劇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因為一場猛烈風暴,導緻與火星考察隊的隊友們失散,沒能及時登上救生飛船,獨自被困在火星這可是比貝爺的荒野求生還難N倍的生存挑戰,幸好他是植物學家,便在栖息艙裡開辟了一塊土豆田,鋪土、耕地、施肥、播種、澆水…,經過一個生長季的等待後,馬克在距離地球五千多萬公裡的火星,收獲了土豆依靠種土豆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并最終獲救實際上馬克應該慶幸,幸虧他在倉庫找到的是土豆而非其他作物,這是為何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火星救援的最後結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2015年歲末,好萊塢科幻電影《火星救援》風靡全球,劇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因為一場猛烈風暴,導緻與火星考察隊的隊友們失散,沒能及時登上救生飛船,獨自被困在火星。這可是比貝爺的荒野求生還難N倍的生存挑戰,幸好他是植物學家,便在栖息艙裡開辟了一塊土豆田,鋪土、耕地、施肥、播種、澆水…,經過一個生長季的等待後,馬克在距離地球五千多萬公裡的火星,收獲了土豆。依靠種土豆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并最終獲救。實際上馬克應該慶幸,幸虧他在倉庫找到的是土豆而非其他作物,這是為何呢?
《火星救援》中宇航員馬克在栖息艙裡開辟一塊土豆田,種植土豆為食物果腹。
走出安第斯山區,進入歐洲
土豆又稱馬鈴薯、洋芋、山藥蛋…,原産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16世紀被西班牙殖民者引入歐洲。可此後足足兩百多年,沒幾個歐洲農民願意種土豆。因為這物種《聖經》中沒記載,而且由“野蠻的”印第安人培育,塊莖生長在黑暗的地下,還屬于有毒植物輩出的茄科…怎麼看都是“邪惡作物”!倒是土豆的淡紫色小花,一度在貴族們的花園裡頗為受寵。
土豆又稱馬鈴薯、洋芋、山藥蛋,原産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
直到遇到“伯樂”—愛爾蘭,土豆的命運才開始發生颠覆性轉變。地處歐洲角落的愛爾蘭,與英國隔海相望且處于英國統治,氣候雖然涼爽濕潤,但土壤貧瘠,莊稼總長得不好。加之當時全島多數的肥沃土地被英國地主占據,而大部分愛爾蘭百姓—古老民族“凱爾特人”的後裔,幾乎無力糊口。民以食為天,窮困已久的愛爾蘭農民沒那麼多顧忌,便開始大面積種土豆,結果大獲豐收。
土豆的成功,味道倒在其次,與位居全球主糧前三名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相比,土豆提供的熱量和蛋白質較少,但主要是種植方便,既耐低溫,抗風雪,又對光照和土壤要求不高,更特别的是生長期隻需80~90天,單産卻比谷物高出好幾倍。而且土豆切成塊就能播種,不用怎麼加工就能吃,而且食用部分是塊莖,能在地下持續生長。在寒冷昏暗的火星上、寸土寸金的栖息艙裡,馬克種土豆自救恰如其分。
土豆種植方便,既耐低溫,抗風雪,又對光照和土壤要求不高,生長期短,産量還高,适合在土壤貧瘠之地種植。
改寫愛爾蘭與英國的曆史進程
鮮土豆超過75%的重量是水,剩下的主要是澱粉,以及少量蛋白質和脂肪。電影中馬克在火星上每天靠吃土豆配維生素片,就能勉強滿足營養需求。或許也正因如此,高産的土豆在從17世紀起,迅速成為愛爾蘭的頭号作物,很多窮人甚至一年到頭光吃土豆。在島内貧瘠的耕地上,土豆的單産甚至能達到小麥、燕麥的6倍多,男人們隻要有一小塊地就能夠結婚養家,多生孩子也不怕餓肚子。于是愛爾蘭人口持續猛增,1660年隻有50萬人,1760年就達到了150萬人,到1841年更是增加至820萬人!
土豆養育了愛爾蘭數百萬人口,土豆也取代燕麥等谷物成為主要種植物。
但危機也随之而來。由于愛爾蘭是英國人的“牧場島”,大量優質土地被英國地主控制,并劃為牧場,飼養英國國内緊需的肉牛,愛爾蘭高達450萬人依靠小片貧瘠土地種植高産土豆來謀生。這一切的平靜被1845年悄然而來的土豆枯萎病所打破,第一年就毀掉了40%的土豆田,由于缺乏農藥和真菌知識,土豆枯萎病造成的大饑荒一直持續到1852年,死亡上百萬人,海外移民超過百萬,愛爾蘭人口銳減達200萬之多,占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直接改寫了愛爾蘭的曆史進程。
土豆枯萎病在整個愛爾蘭肆虐,造成上百萬人口死亡和百萬人口逃荒到美洲。
其實所謂枯萎病,并不是一種特定的“病”,而是泛指某些植物的葉、莖、花乃至整棵植株出現褐變、幹枯的症狀,導緻植株直接死亡。如果細分,根據受感染的植物種類和不同症狀,可以分成許多種枯萎病,如“煙草枯萎病”、“土豆枯萎病”等。導緻枯萎病的病原體主要是真菌,也有少數是病毒或細菌,通常隻感染某一種特定植物。其中尤以尖鐮孢菌屬的真菌最為兇殘,殺傷範圍從小麥、棉花到蘿蔔、香蕉、黃瓜、煙草等,同時危害吃穿用三大領域,堪稱農業界談之色變的大惡棍。至今人類對這些隐藏在土壤中的無聲殺手們,仍找不出根治辦法。
愛爾蘭大饑荒,促使愛爾蘭民族意思覺醒,最終與英國決裂。
同時,英國作為宗主國,在愛爾蘭大饑荒中的不作為,使愛爾蘭人憤怒,大饑荒中被英國地主無情趕走,在移民過程中被人嘲弄成為愛爾蘭人共同的民族記憶。大饑荒也促使愛爾蘭民族覺醒,并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符号,最終愛爾蘭與英國決裂,這也滋生了如今懸而未決的北愛爾蘭問題。
因為土豆枯萎病,導緻愛爾蘭許多村莊因為人口死亡、逃亡而至今荒廢。
物種多樣,抗疫強大
當我們抛開英愛之間的政治因素,單純審視愛爾蘭大饑荒中的“主角”—土豆,就會發現,幾百年前的殖民者在将土豆引入歐洲時,單純考慮産量,隻引種了南美衆多原生土豆中的一種黃皮黃肉、染色體是四倍體的土豆,也就是現在我們在市場上常見到的土豆類型。
土豆是一個大家族,在原産地安第斯山地區的秘魯,土豆品種多達兩千多種。
但實際上,土豆是個大家族,它們被人工馴化培育的曆史超過五千年,現已有兩千多個品種,外皮顔色有黃、褐、紅、紫,而切開的“内瓤”也顔色不一,正是這種品種的多樣性增強了物種的抗疾病能力,而過度依賴單一品種,使得黃皮黃肉土豆在遭遇病蟲害時顯得毫無抵抗力,“土豆枯萎病”因而能短時期内橫掃整個愛爾蘭。
土豆塊莖長出芽苗
但無可置疑的是,被引入歐洲的土豆品種确實高産,并通過歐洲走向世界,不僅讓《火星救援》男主馬克果腹,在火星上幸存一年多最終獲救,而且還成為全球僅次于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第四大主糧。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配圖引自網絡,如有版權請私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