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皮膚和粘膜出血後顔色改變的總稱。臨床表現為出血點、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膚表面,僅于過敏性紫癜時可稍隆起,開始為紫紅色,壓之不退色,以後逐漸變淺,至兩周左右變黃而消退。
紫癜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引起紫癜的誘因與疾病不同,患者的具體表現也不同,還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和相應表現。
常見的紫癜類型有很多,該如何區分?
1、血管性紫癜
是由于血管壁損傷或其脆性和通透性增高所緻,常見于免疫性的(如過敏性紫癜)、感染性的(如敗血症)、血管結構異常(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及其他(如異常蛋白血症、單純性或老年性紫癜等)疾病。檢查除束臂試驗可能陽性外,無其他異常。
2、血小闆異常性紫癜
屬于血液科最常見的出血疾病,多數是由于血小闆數值減少、增多及功能異常所緻。其他結締組織、甲狀腺、病毒感染等疾病常常繼發免疫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還有血栓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藥物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輸血相關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等,同時伴有相關誘因及典型伴随症狀以資鑒别。
此外,血小闆功能異常可以伴有其他出血表現,諸如血小闆無力症,巨血小闆綜合征及其獲得性血小闆功能障礙所緻等等。若口腔粘膜有紫癜或血疱,常提示出血嚴重,應積極處理。
3、凝血機制障礙
包括凝血因子缺乏、循環中有抗凝物質或纖維蛋白溶解亢進,一般說由凝血機制障礙引起的出血,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關節積血、肌肉血腫和内髒出血,較少表現皮膚紫癜,僅有時表現為大的瘀斑,而且檢查凝血象有明顯異常,借此可與血管性紫癜和血小闆異常引起的紫癜鑒别。
4、風濕性紫癜
兩下肢出現略微隆起的大米粒大小瘀斑,也可出現瘀點,風團或水腫性紅斑。同時可有關節腫脹疼痛,也可有發熱、四肢無力等全身症狀。
5、色素性紫癜
由皮膚毛細血管與色素沉着而引發的慢性皮膚疾病,下肢多見,不易消退。
6、代謝性紫癜
維生素C缺乏或類固醇激素長期服用等,以至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發,依照激素服用曆史及營養缺乏而鑒别。
7、蛋白性紫癜
由血液中出現高球蛋白血症或冷球蛋白血症而緻凝血功能障礙,血管損傷等引發。
8、血管性血友病性紫癜
由于鍊接血管與血小闆發揮止血的因子VWF缺陷所緻,多見皮膚紫癜、粘膜出血等,易于反複,有遺傳與獲得之分。
由此可見,很多疾病導緻的紫癜不僅僅是皮膚出血,還會引起其他組織和内髒出血,因此,一旦身體出現紫癜,應及時進行系統的檢查,排查血液系統疾病,以及明确病因及病症所在。
關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