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歡水被領導俯視。《我是餘歡水》電視劇照。
這幾天,“餘歡水”這名字霸了很多人的屏。
“餘歡水”是個劇中人物。這部劇就是郭京飛主演的《我是餘歡水》——2020年開年以來評分最高的内地劇集。
劇集改編自作家餘耕的小說《如果沒有明天》,講述懦弱的中年男人餘歡水以為自己罹患絕症的情形下,想放肆度過剩下的人生,陰差陽錯成了“大英雄”。最後證實,所謂絕症不過是一場烏龍,餘歡水壓根就沒病。
總共12集,播了6集,可這6集引發了觀衆的強烈共鳴。
究其原因,餘歡水實在有些慘,而他的慘又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很多人都可以在餘歡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是餘歡水》電視劇照。
工作,辭不起
“裸辭”是個流行概念,不谙世事的年輕人常問中年人:做得不快樂,幹嘛不辭職。
因為辭不起啊。
像餘歡水,上有老,下有小,每個月要交房貸和孩子補習班學費,但積蓄又沒多少。這就屬于典型的“手停口停”,一失業家庭經濟就陷入困境。而中年人再就業,又談何容易。
跟年輕人相比,失業的中年人的劣勢不隻是不再年輕,更在于知識結構的落後。
很多中年人在“夕陽産業”一待就是十幾年,等到從崗位上退下來才恍然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技術能力已經與時代發展脫節,進入“朝陽産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餘歡水做的是電纜銷售,一旦被公司辭退了,還有多少家電纜銷售公司可以選擇?
為了保住工作,他隻能在領導面前唯唯諾諾;向領導請假去接送孩子時不被準許,領導放下狠話,敢早退明天就不要來上班了。餘歡水隻能躲在洗手間生悶氣,磅礴大雨天兒子被淋成落湯雞。
非常心酸,也頗為無奈。
《我是餘歡水》電視劇照。
能力,跟不上
餘歡水在公司業績一直不佳,連續五個月業績不合格。領導警告他,這個月業績再不達标,隻能走人。
他的能力瓶頸,撞上了現代管理制中“嚴酷”的一面——末位淘汰。
晉升難
餘歡水歪打正着成了見義勇為的英雄。當地的電視台領導囑咐新聞部副主任老白,把餘歡水當正面典型做好宣傳,并暗示他,做得好就有晉升機會。
台長說,“你這個新聞部副主任幹了有十年了吧。”
老白說,“十二年了。”
老白屬于單位裡那種很聽話、做事又認真的員工,領導講話,随手拿着小本子記着。老白哼哧哼哧地要把餘歡水塑造成正面典型,哪知餘歡水沒病,他去掉這“副”字的希望估計又落空了。
老白是另一個版本的“餘歡水”。工作認真又努力,晉升的渠道看似敞開着,但要跨一步卻得慢慢熬時間。如果機制公平倒也無話可說,但餘歡水公司裡漂亮的中層幹部梁安妮,沒啥能力,跟領導走得近,就沒有普通員工那些形而下的煩惱了。
企業内部的階層固化也是“老大難”的問題了。獲得晉升的有能力的人,也可能是有關系的人。
《我是餘歡水》電視劇照。
提升“反脆弱能力”
作為近年來少有的高口碑寫實諷刺劇,《我是餘歡水》擊中現實痛點,很多人感同身受。
雖有共鳴,但也别先自怨自艾、自憐自傷。
餘歡水的“慘”,有客觀因素,更離不開他主觀上的懦弱、不上進、愛撒謊、虛榮。
而最終,他也在自己身上克服了自己的“弱”。
遭遇了“絕症”烏龍的他,後來幡然醒悟,“堅守善良,強大内心,挺直腰杆,活出尊嚴,感知了幸福”。
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而言,沒那麼多雞湯可喝,或許無法擺脫作為普通上班族的命運,但至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反脆弱”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的一個概念。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确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我是餘歡水》電視劇照。
怎麼提升反脆弱能力?
答案就在于:保持不斷學習、始終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如果将社會生産看做一條龐大的流水線,那麼絕大多數人就像是流水線上的一個小螺絲,他的工作細微、具體而明确,但這也意味着,他的可替代性非常強。
隻有與時俱進地持續學習,才能讓自己不可取代,或者讓自己成為一顆萬能的“螺絲釘”。這也是中年人們最大的體面:不懼失業,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會自救方能不沉溺。餘歡水最終如魚得水,靠的就是這點。
“一個人,最重要的作品是他自己”,而餘歡水演繹的這部“作品”,或許也能用幾個字概括——“中年去危機指南”。
文 | 李愚(媒體人)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