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樣點評一節課的學生狀态

怎樣點評一節課的學生狀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8 00:47:08

怎樣點評一節課的學生狀态?來源:【中國教師報】前段時間上了三年級下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課上一位學生的提問就像往平靜的湖面扔進一顆石頭,讓課堂泛起了漣漪,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怎樣點評一節課的學生狀态?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怎樣點評一節課的學生狀态(隻差一個學生提問)1

怎樣點評一節課的學生狀态

來源:【中國教師報】

前段時間上了三年級下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課上一位學生的提問就像往平靜的湖面扔進一顆石頭,讓課堂泛起了漣漪。

“植樹節到了,瞧!西聯小學三、四年級的同學一起去植樹。”我結合實際的節日活動創設情境,借助情境圖呈現數學信息——三年級兩個班共植樹42棵,四年級兩個班共植樹52棵。

一位學生在觀察并分析植樹情境圖後,很快提出一個問題:“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其他學生馬上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字“平均”,并以此列出算式“42÷2”。

上節課已經學過口算除法,因此我先讓同桌之間相互說“42÷2”的口算方法。學生的說法都大同小異,所以在彙報環節我隻請了一位學生借助小棒說一說他的思考過程,而我則結合他的回答演示小棒擺法。

這位學生就是按照我所預設的那樣,先一捆捆地平均分,再一根根地平均分,我覺得學生都較好理解了除法豎式計算的算理。下一個環節是探究豎式的列法,學生嘗試後,我就直接在黑闆上根據分小棒的過程書寫了标準的除法豎式。

寫完之後,我習慣性地問了一句:“大家有沒有問題?”

結果,問題來了。

趙同學說:“老師,黑闆上的算式算反了,不過結果和我算的一樣。”

聽到趙同學的評價時,我還有一點沒反應過來,我并沒有犯除數除以被除數這個錯誤呀。于是,我鼓勵趙同學繼續說下去:“趙同學的發言非常好,說明他在上課時不僅認真,還積極思考,敢于對老師講課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不過趙同學,你說得有點不夠具體,算反了是什麼意思呢?”

趙同學:“我的意思是為什麼除法豎式不是從個位開始算起呢?我們以前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豎式計算都是從個位開始算起的,所以黑闆上的這個豎式寫反了。”

他的話音未落,其他學生就開始議論紛紛,有些學生認為黑闆上的算法是對的,有些則認為趙同學說得很有道理。我統計了一下,有4個小組認為應該先算4÷2,另外4個小組則認為應該先算2÷2。于是,我讓學生在組内讨論出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

幾分鐘後,很多小組已經有了結論,我請了幾個小組派代表來彙報。

學生1:“42根小棒就是4捆小棒和兩根散的小棒。42÷2,就是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在分的時候一捆一捆地分比較快,所以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4÷2=2,再把剩下的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2÷2=1,所以除法豎式計算應該像黑闆上面那樣寫。”

學生2:“我覺得剛才那個同學說得不對,先一捆一捆地分或者先把零散的一根根分掉都是一樣快的,但是我們以前學習的都是先從個位開始算起,除法也應該一樣,所以我認為黑闆上寫得不對。”

第二位學生的發言其實是很多學生認可的觀點,有好幾位學生都在悄悄附和。為了消除以往知識帶來的負遷移,我覺得還是讓學生自己舉例子反駁會更有實效。所以我問了班上的其他學生:“難道以前怎麼做,現在就一定要這樣做嗎?你們有誰可以舉例說明?”

很快學生3舉手了:“我覺得不是,就像我們以前做脫式計算時都是從左往右計算的,但是這個學期學習了乘法之後我發現,一個題目中乘法和加法都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先計算乘法的,不一定都是從左往右的。”

講到這裡,部分支持先從個位算起的學生有所動搖了,但支持先從十位算起的學生也拿不出更有說服力的理由。為什麼一定要先一捆一捆地分?為什麼先從十位算起?學生的思維都被42÷2這個算式局限了。

為了打破僵局,我提示了一句:“如果這個算式不是42÷2,而是52÷2呢?”

學生4站起來了:“先一捆一捆地分,5捆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兩捆,還剩下1捆分不了,那就把它拆開,是10根。10根與那兩根合起來是12根,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6根,所以就知道52÷2=26。”

學生4的回答隻說明了先從十位算起的合理性,但并沒有說出從個位算起的不便。正當我準備提問時,又有一位學生反駁了:“也是可以先分那兩根的,每份1根,再分剩下的5捆,每份有兩捆,還剩下1捆分不了,拆成10根,每份就是5根,合起來也是26根。”

這個學生的回答正中我的下懷,所以我總結了一下兩位學生的回答:“第一個同學是先一捆一捆地分,再一根一根地分;第二個同學是先一根一根地分,再一捆一捆地分,然後又一根一根地分。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種分法更方便?”

此時班裡的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第一種更方便,因為這種方法隻需要分兩次,而第二種則需要分三次。

“也就是說,在做這道除法豎式時,我們應該先從十位開始算起,還是先從個位開始算起?”

“從十位開始算起!”

“數學是一門簡潔的語言藝術,先一捆一捆地分更方便,所以做除法豎式計算時應該先從高位開始算起!”

……

在這節課中,趙同學提出了一個平時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我們往往是通過教師的“權威”講解來讓學生接受的。但是,當我把趙同學的問題“轉交”給學生讨論和争辯後,有效點燃了課堂,引發了學生的深度思考。當不一樣的觀點充分碰撞,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時,最終學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深刻理解。

學生提問,讓課堂不僅僅停留在“問”的層面上。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東莞市高埗鎮西聯小學)

本文來自【中國教師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