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12日電(常濤)昨日,互聯網上,“雲栖大會”、“達摩院”、“1000億”刷了屏。以至于“搜索達摩院,鍊接不再指向少林,而是全部指向阿裡巴巴。”
在昨天召開的雲栖大會上,阿裡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成立“達摩院”,聚焦研究量子計算、機器學習等多個産業領域,為人類未來三十年科技創新儲備基礎能力。
聽到這個名字,人們不禁浮想聯翩,馬雲為何将這一科研實驗室命名為“達摩院”?諸多“掃地僧”又能否助力“達摩院”完成超越英特爾、微軟和IBM等巨頭的目标。
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 阿裡供圖
馬雲的江湖情節
自2013年5月卸任阿裡巴巴CEO之後,身為董事局主席的馬雲基本不談業績,而更多以布道者的形象示人,談未來、談美景,與CEO張勇的務實路線——列數字、擺成績、講布局,形成對比。
衆所周知,馬雲具有很強烈的江湖、武林情節。他和阿裡的創始團隊都很熱愛金庸的小說。
2016年3月,金庸92歲壽辰時,馬雲就特别錄制祝壽視頻。他說:“剛創業的時候,我們18個阿裡巴巴的創始人,十六七個都對金庸小說特别喜歡,金庸的小說充滿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和俠義精神。尤其是俠義精神,對我個人的影響非常深,對阿裡巴巴文化影響也非常深。”
而在阿裡内部,金庸武俠小說的元素也随處可見。2004年,阿裡巴巴價值觀被精煉成“六脈神劍”,名稱來自《天龍八部》;阿裡幾乎所有的辦公室都以金庸武俠小說中武林聖地的名字命名,如“光明頂”、“桃花島”、“達摩院”、“聚賢莊”、“俠客島”等。
當然其中最有名的還是阿裡的花名文化,阿裡員工每人都有一個花名,供内部稱呼使用。馬雲的花名即為“風清揚”,取自《笑傲江湖》;張勇花名為“逍遙子”,取自《天龍八部》。
“最開始的花名都是從金庸武俠小說取的,後來就慢慢放開了,詩詞歌賦都可以。”一位阿裡内部員工對中新經緯客戶端(jwview)透露。
除了熱愛金庸武俠小說,馬雲本身也是個“太極迷”。自打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算起,馬雲跟過的太極拳老師不下8位,其練太極拳的時間已近30年。同時,馬雲還将自身愛好的太極做成了一門生意。
2011年,馬雲、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王西安之子王占海和李連傑一起注冊了太極禅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達摩院”的由來
“達摩院”是兩周前馬雲親自取的名字,馬雲回顧取名的過程時說:幹嘛一定要研究院、實驗室這樣的說法,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中文就叫“達摩院”,英文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會越來越喜歡。馬雲還拿雅虎和谷歌打趣:“Yahoo和Google以前也很奇怪啊”。
“達摩院”的名字從何而來?在曆史上,達摩院又為何機構?
在少林派中,有多個根本要地。比如,北少林派,就建有羅漢堂專門用來接待外來挑戰的武師,還有專門精研天下各家各派武功的般若院和存放七十二絕技秘笈、佛經的藏經閣。但達摩院(也稱達摩堂)通常被認為是要地中的要地,它是專研本派武功之所。
相傳,少林寺達摩院曾是菩提達摩祖師修禅習武之處。他從南朝梁國北來,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終日默然,終開禅宗一派,奠定少林武術基礎。
阿裡巴巴希望以“達摩院”命名的科研實驗室能夠做到“俠之大者,利國利民”。馬雲對“達摩院”的要求是,第一,必須活得比阿裡巴巴長久,“達摩院”至少要活85年。第二,“達摩院”至少要服務全世界20億人口,為1000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空間和機遇,“希望達摩研究院解決1億就業機會,即普惠共享、可持續發展以及快樂”。
十位“掃地僧”
在金庸現代小說《天龍八部》中,掃地僧是一個隐居于少林寺藏經閣内,對少林所知非常,武功高深莫測的人。
在阿裡宣布成立“達摩院”的同時,還揭曉了“達摩院”學術咨詢委員會首批十人名單,其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領域世界級泰鬥Michael I. Jordan、“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George M. Church。作為最高學術咨詢機構,學術委員會對研究方向、重點發展領域、重大任務和目标等學術問題提供咨詢建議。
在委員會成員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兩位全球“泰鬥”:Michael I. Jordan是人工智能領域全球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門下英雄輩出,如深度學習領域的領軍人物蒙特利爾大學教授Yoshua Bengio、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斯坦福大學教授Percy Liang等都是其弟子。George M. Church則是 “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用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
在中國科學界,同樣覆蓋了多位前沿科學家。可以想象到的是,憑借阿裡巴巴強大的影響力和巨額的資金投入,在未來,委員會的成員名單将成倍數增長,也會有越來越多科學家和院士将作為主力軍,參與其中。這些人分别來自不同領域,專攻不同的産業方向,他們或許将影響中國乃至全球的産業競争格局。
“達摩院”能否成為“武林盟主”?
馬雲在大會上宣布,3年内,阿裡巴巴将為“達摩院”投入1000億的技術研發費用。不過這1000億隻是啟動基金,用于在全球尋找人才,未來,“達摩院”還要靠自己“化緣”。
生存,似乎不是問題,問題是“達摩院”如何做到如馬雲所說,超越英特爾、微軟和IBM,成為“武林盟主”?
先看看這些對手。“達摩院”要超越的對象之一微軟,目前擁有七大研究院,分布于美國、中國、印度等地,擁有超過1000多名科學家、工程機以及設計師,他們中還有大量圖靈獎、麥克阿瑟獎、菲爾茲獎以及Dijkstra Prize得主,向微軟貢獻了衆多奇思妙想。
從1991年微軟雷德蒙德研究院成立至今,26年時間裡,微軟研究院發表了超23000篇論文。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也從1992年的177篇,增長到現在每年超6300篇。
微軟研究院的研究領域集中在18個方面,包括運算法則、計算機視覺、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數據可視化和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圖形和多媒體、量子計算等。這些研究幾乎覆蓋了用戶能想到的所有内容,包括日常的計算機使用,個人健康以及諸如能源、環境等公衆問題。
由此,微軟研究院行業地位可見一斑。
在前沿科學研究中,無論哪個方向有所突破,其背後巨大的商業都将被挖掘。
對于當下的達摩院來說,除了吸納科學家進行前瞻布局,恐怕還要通過平台連接更多的産業,從而不僅能在科技上獲得主導地位,同時也能實現未來“自給自足”的目标。
而阿裡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達摩院院長張建鋒的言論也在說明着這一打算。“達摩院主要是提供平台,引入更多的人才,從而可以打造基礎設施,再通過阿裡雲輸送給更多的客戶,讓客戶有更多的機會,通過研究院,通過阿裡雲這個平台,連接更多的行業。”(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衆号(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