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24節氣的來曆和含義

24節氣的來曆和含義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26 11:55:15

24節氣的來曆和含義?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确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迹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複始,既是曆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産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隻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曆法,明确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24節氣的來曆和含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24節氣的來曆和含義(24節氣的來曆和含義介紹)1

24節氣的來曆和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确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迹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複始,既是曆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産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隻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曆法,明确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既是曆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産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二十四節氣較準确反映了季節的變化并用于指導農事活動,影響着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二十四節氣将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