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第一次讀到這句詩,忽然在裡面看到了生死的解釋,很是感慨。寫下14個字就能叫人有強烈的共鳴,這是非常不簡單的。
作者自己是一位美人,她好像把重點也放在了美人上,但我想說的不是美人,而是生死觀,也就是對生死的看法,對一些美好事物必然會早早失去的看法,确實,這個話題帶着悲壯,難分難舍又不得不舍。既然不得不舍,有人就把舍當成了自己的信念,隻不過這種信念裡面是有淚水的、有代價的。那怎麼避免代價呢?或者說至少是減輕代價呢?
傳說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在一顆菩提樹下連續坐了49天,後來,菩提樹在普通人眼裡成了修行的象征。如果把這個當故事講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按修行的精神去講,盯住一個東西去贊美它、區别對待它是不應該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是起了執着心、分别心。所以,據說後來修行的僧人有了戒律,不可以坐在同一棵樹下超過三天,就為了避免對這棵樹産生感情上的依賴,讓心裡有了牽挂。
開頭兩句詩的作者是清代女詩人趙豔雪,整首詩名叫《悼金夫人》,一共四句——
逝水韶華去莫留,漫傷林下失風流。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年華流逝,不要強留,漫天傷感,也不要丢了自己潇灑的風度,美人就和戰場上的名将一樣,不等變老就會離開人間。
詩的前兩句說的“不要強留,不要丢了自己潇灑的風度”,容易做到嗎?不容易,其實,從我們每個人長期的情感上看,可能根本就做不到。有些道理就是這樣,我們從心裡不喜歡它,卻還要故作灑脫地說着它,甚至用它來說服别人,這實在是不應該啊!
重點就在這裡,很多人喜歡把一種根本做不到的東西說給别人聽,去勸别人,而勸别人的時候講出來的話,他們自己當然也做不到。比如剛剛發生的事,他們馬上就會說“事情都過去了,不要想了,想也沒有用了。”比如别人還沉浸在悲傷裡,他們會說“心态陽光一點,人生是很美好的。”不知道您聽到這種像幸災樂禍一樣的擡杠的話會怎麼想,換成是我,相當不希望聽到這種聲音,甚至可能會在心底燒起憤怒的小火苗。
再看這首詩,事實上,幾乎沒有人記得前兩句,後兩句才被人千古傳誦,道理也很明顯了,“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這實現了和别人的共情,也就是情感的共鳴,而不是擡杠。畢竟,我們都能感受到擡杠,都很反對擡杠,都需要先有情感的共鳴,先理解别人再說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