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深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原文: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譯文: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釋文: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交策略。後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典故:秦滅六國的策略圖
秦昭王即位時期,秦國因為商鞅變法使得國力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其他六國。
幾十年來,雖然秦國在與六國的對戰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是在擴大秦國的疆域上并沒有多大的變化,也沒有明顯的進展,這是因為秦國在策略上并沒有正确的戰略目标,秦昭王急需一位能在他擴大疆域的道路上指點迷津的人士,直到他碰見了策士範雎,終于為他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遠交近攻”的策略正是他們談話時的精華所在。範雎先是向秦昭王列舉了秦國在軍事上所擁有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卻并不能轉化成實際的利益,緊接着範雎向秦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提出全力進攻秦國的鄰國韓、魏兩國,放棄本來想要攻打的齊國。
并且與遠方的齊國等國進行聯盟。秦昭王其實也有想過用這個方法,但是又擔心韓、魏兩國不會輕易地屈服,從而導緻與韓、魏兩國糾纏不清,這樣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又損耗了秦國大量的兵力,對于之後的戰争就很難有把握。
了解了秦昭王的擔憂後,範雎又提出了割裂對方的領土,進行軍事打擊加上外交欺騙等具體的措施,并提出哪怕等到韓、魏一點點土地也是具有戰略作用的。最終,秦昭王同意了範雎的策略,從此秦國開始了統一六國的計劃。
創作(碼字)不易,難道你不關注、轉發并贊一下麼???更多知識與娛樂,盡在“三人聚衆”(八大平台都一樣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