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讀不懂《水浒傳》或對裡面的情節,人物難以理解。為什麼?因為這部書不是寫給普通人看的,它是給皇帝看的。即《水浒傳》的第一讀者是朱元璋,而曆史上第一個真正讀懂這部書的人也是朱元璋。此後就沒有人真正讀懂過,更遑論書裡書外的事呢?至于金聖歎等,娃娃之輩而已。下面我盡管胡說八道,你盡管搖頭一笑。
一、北宋曆167年,黃河這條懸河決口89次。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黃河決口,水淹開封,損失慘重,瘟疫流行。次年正月,宋仁宗诏令兵民開鑿永濟渠,以圖分流黃河,曆時九個月。然而,不但事與願違。緻使黃河水一路向東,形成方圓800裡的梁山水泊。此禍亂生于太平時也!
《水浒傳》第一回“洪太尉誤走妖魔”,此洪信太尉遍查宋史,不見其人。所以此“洪”借指洪水,而“信”有兩個讀音,一讀:Xìn,二讀:Shēn。二音古同“伸”,舒展開之意,即水浒之禍源于宋仁宗嘉佑三年的不當黃河治理,造成洪水泛濫之意。所以以前人們讀洪信(Xìn)是錯的,此處應讀洪信(Shēn)。
二,據史料記載,施耐庵參加了反元的農民起義,但參加的是張士誠的義軍,是張的重要謀臣。 張士誠被朱元璋打敗後,施耐庵歸隐山林不事二主。劉伯溫屢次向朱元璋舉薦施公,言施公才具十倍于己。但曆史記載,至此戛然而止。我們可以腦補一下。
朱元璋事業之初,求賢若渴,但手段狠辣刁鑽,“我可不是什麼嬌滴滴的女王”。當聽說劉伯溫不打算出山輔佐自己時,回了一首詩,送了一把劍。劉伯溫當時吓得面容改色,馬上領悟到,“刀劍無情,斬不順命者”。諸位請想,面對一個“十倍于劉伯溫的施公”,老朱怎肯輕易放過。霸王硬上弓的手段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後來曆史記載,為什麼沒有下文了呢?施公遭遇了什麼?加急寫了部《水浒傳》。
從第一次接待老朱的信使後,施公就知道大事不妙。從了老朱,有失忠誠節操,不去吧,性命堪憂。于是抓緊時間寫了一本奏書——《水浒傳》,讓信使交給老朱,書中暗言:老朱呀!我是在錯的時間碰見了對的你,沒辦法,請成全我做一個忠臣的名節吧。我的本事,對你的事業所起的作用,都在此書中。
所以《水浒傳》是速成品。這就是讀水浒經常有不夠細膩,不夠精彩,連颠帶跑之感的原因。
《水浒傳》是施耐庵送給朱元璋的一部兵棋推演的腹稿。老朱呀!不要逼人太甚。萬裡江山,茫茫人海,我有的是容身之處。我可不是劉基、宋濂、李善長這樣的“小白臉”,俺是有的是手段的!比如宋江,隻用“小可”二字就把天下英雄搞定。什麼開黑店的,打把式賣藝的以及失意的将軍,落魄的秀才,都可為我所用。我知道這些人最吃哪一套?因為他們屬于社會“憋屈形”,才能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所以,見之長作揖,說話低一級。馬上就可以把這等人物彙集成一種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小朱你信不信?
朱元璋何許人也?自幼飽嘗底層冷暖,混迹江湖幾十年。所以深知施公說的句句在理、事事可行。必定高呼:施老,小僧服也。
有許多人對水浒中的開人肉包子店,挖心醒酒的情節感到惡心,不能理解。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超出常人的行為和道德标準,放在殺人不眨眼的一代枭雄朱元璋那裡又算得了什麼呢?老實說,這些英雄也未必如此,施公也未必贊成。隻是施公在警告朱元璋:别逼呀!逼急了,這些狠人,也是我手中的料。
施耐庵繼續說:老朱呀!我盡管有翻江倒海的本領,但絕沒有禍亂天下的心胸。比如宋江,甯死也不肯背叛朝廷。我的忠心對張士誠這樣扶不起來的“阿鬥”尚且如此,更何況對你老朱呢!
你既然求賢于我,咱們實際上的君臣名分已定,我為什麼不出仕還有一個原因。你的事業漸成,身邊各種勢力犬牙交錯,羽翼已豐,沒有我容身之處,又比如宋江。
最後施公為了表忠心,還向朱元璋闡明了所有王朝的覆滅規律。一亡于貪官,二亡于小人。而小人之害遠勝于貪官,比如高俅!貪官之害止于錢财,而小人心意捉摸不定,無視法度,仗勢用氣,逼反天下英雄。
這些話我相信朱元璋是聽進去了,為什麼洪武一朝對奸佞小人毫不留情呢?我想原因就在于此。而且不僅如此,朱元璋不讓這部書在民間流傳,但卻作為自己的“家書”傳閱子孫。你看大明一朝多疑寡恩,想是這部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隻是朱元璋後面的君王沒有讀通這部書罷了。
所以說《水浒傳》一書,影響了大明王朝 276年的曆史。
三,曆史上,北宋未期确有宋江其人,但記叙與水浒一書出入很大,也沒有這般精彩和委屈求全。為什麼?施公借宋江而言心腹之事也。
四,我是堅決反對羅貫中也是《水浒傳》作者之一的說法的。有,也隻是抄錄幫忙而已。
我們無法完全還原曆史的事情,尤其是這些在當時并非十分重要的人和事。那麼我們怎麼辦呢?就是要看他的文風和見識,這有如偵探學上的手印和足迹,甚至現在的DNA。
我們可以看到,《水浒傳》和後面的《三國演義》無論是風格,還是見識截然不同,這又怎能出自一人之手呢?
有人據《水浒傳》第90回,“雙林鎮燕青遇故”裡非常突兀地出現了隐士許貫中來推測:羅貫中必是《水浒傳》作者之一。但是你向下讀,許貫忠并沒有參加梁山後面的事情,如君等邏輯,也就是說羅貫中并沒有參與《水浒傳》的著述。
有此一節,對于你我俱是啞迷,但對于施公和朱皇上兩個人中龍鳳确是再明白不過。施公将這“大奏章”呈上後,并不知道福禍,怕老朱多疑,畢竟老朱很多疑。
施公暗表:老朱呀!寫《水浒傳》隻我一人所為,你可别“許”有我的學生貫中,這孩子看得透,壓根就不參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