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認識你?“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至理名言,镌刻在雅典人民用來祭奠太陽神阿波羅的德爾菲神廟石柱上的這句名言,兩千年來,一直引導鼓舞着人們去認識自己、去找尋自己,盡管這句曆經了千年風沙和流光磨蝕的名言早已随着日漸衰殘的石柱一同變得越發破敗,但它的光芒卻得以穿過浩瀚的曆史長空,給在它之後的每一個時代裡迷失了自我的人發出“去認識自己”的鼓舞之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真正的認識你?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至理名言,镌刻在雅典人民用來祭奠太陽神阿波羅的德爾菲神廟石柱上的這句名言,兩千年來,一直引導鼓舞着人們去認識自己、去找尋自己,盡管這句曆經了千年風沙和流光磨蝕的名言早已随着日漸衰殘的石柱一同變得越發破敗,但它的光芒卻得以穿過浩瀚的曆史長空,給在它之後的每一個時代裡迷失了自我的人發出“去認識自己”的鼓舞之聲。
在古代中國,人們也很早就開始了對自我的究問,《論語》講“吾日三省吾身”,《老子》一書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佛家論禅,靜坐修禅心性自明。
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無論是儒家、道家或是佛家等的宗教徒,還是無宗教信仰的人……對于一個人其自身的成長來說,都繞不過一個重要的思想内核——明心見性,也就是看清自己的這顆心,了解自己的本性。
一路走來,行至今日,回望幼時孩童歡笑、接世理想之慘狀,方知求真我的必要,也逐漸懂得認識自我之路是永無盡頭的,在此路上前行的我是永不可停歇的,因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都會遇見對不同的人和事,由此而生發出對自我的思考,進而做出我自己的人生抉擇,這便是我又一次完成了自我認知的結果。
我曾一度迷失了自己,坦白地講,在那段日子裡,我感到十分彷徨、迷茫,甚至是絕望。那時,我多希望自己可以不要醒來,因為每天早晨醒來時,強撐開惺忪的雙眼本就是一件費力的事,還要說服自己把沉重的身體移向冰冷的洗漱台,大多數人該有的迎接新的一天到來時元氣滿滿的狀态,在我這裡已然成了一種奢望,更多的是突然的有那麼一刻我好像忘記了我是誰?滿滿的無助和失落裹挾着我,那樣的狀态真的很糟糕,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狀态有時能陪伴我一整天,完完全全地攪擾到了我正常生活和學習的節奏。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我開始喜歡上了中國古代文學,喜歡上了古詩詞。
古人的智慧很精妙,總那麼言簡意赅,沒有長篇累牍的文字,表情達意卻已是淋漓盡緻的暢快,淋漓盡緻的背後藏着的是古人的治學、治世、入世、出世之道,也藏了古人的性情和故事。
手捧一本文言,靜坐一隅,我似乎總能在不經意間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絲絲心靈上的慰藉,好似“我坐在古徽道邊的一塊石頭上,望着遊人如織,花開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許多相似與重疊”(引自他人之文)般的靜逸!時間久了,這樣的“思考”多了,我便也漸漸地好轉了起來,開始重新拿起以前自己喜歡讀的一些書來讀,有古文書,也有現當代的書,尤喜古文書,我陶醉于通過在閱讀時和書中所表現出的一個個鮮活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在文字裡所表露出的思想的交流來循序漸進地尋求着自我的和諧,嘗試着不斷地與自我和解,給自己一個新的定義,再後來我給自己取了号——“慕賢英達”,慕賢者可達聰慧之意。
在這樣的循序漸進下,盡管或許我仍未弄清楚我是誰的疑題,但我在每天早上醒來時已經學會了褪去“我是誰?”的不安和恐懼,因為現在的我每每再次感到彷徨和迷茫時,我的腦海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回響:“人啊!認識你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既然我不知道“我是誰?”,那我何不學着讓自己去做一個智者,學着讓自己去認識自己呢?就這樣的,我與“賢”結緣,與“賢”者之文結緣,我的思緒得到了安甯,我的心得到了平靜,如王國維先生所求——“思靜而心安”。在思靜和心安不斷習得的過程中,我對自我形象的認知似乎也逐漸明朗起來,至少在現階段裡,我是這樣以為的。
關于自我形象之所求學業
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記得小時候對于讀書的概念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是好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被老師和同學誇贊;隻有學習成績好的人以後才會有出息。”長大了以後才發現原來小時候對于學習的認知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學習本該是對自我的完善,本該是對知識和真理的執着追求,而不是通過學習把自己活成“别人家的孩子”。概而言之,學習該是為自己而學,同時也該清楚地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習。
看過洪晃說的一句話——“我們從小很現實,強調短期效益,小學成績好是為了考初中,初中為了高中,高中為了大學,到了大學為了什麼?我們開始有點含糊,那就考研吧!”我覺得,随着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層次的逐步提高,我們對于學習要有屬于自己的明确認知,有了明确的認知之後,便要開始做到真正地為自己而學,同時也要做到“莫攀他人通琴棋,不慚己身無詩賦”,因為人與人之間所接受了的教育背景是不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知識結構也是不一樣的,自我的學習之路,最重要的是要認準自己的學習定位,認準了自己的學習定位之後,隻管開始一路兼程,不計同行(xíng)者之先後,不計資質之聰愚,《禮記·中庸》如是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關于自我形象之所謂愛情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言凝咽,卻心事了然,舉案齊眉至鬓白”、“你喜歡我,是因為你不了解我,你了解了我,就不再喜歡我了;你喜歡我,是因為你了解我,你了解了我,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你依然喜歡我”,如上所言便是我眼中最美好的愛情,也是我所追求的愛情。我覺得在兩個人的愛情裡,兩人擁有合得來的三觀最為重要,我們沒有成為“《我們仨》”,但我們成為了“我們”,“我們”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是這樣的——“夜裡醒來,想你!我推開窗,凝望,向深空,星兒都藏了,月亮也沒有。念想在漆夜裡失了神,我慌了!我承認我笑了,笑的眼淚都掉了。”可是在茫茫人海的大千世界裡找到“我們”是何其不易,所以我的愛情觀是——“甯缺勿濫,直至找到那個對的人,直至找到‘我們’”!
關于自我形象之所求社交生活和理想
“居林幽幽複呦呦,素心無染滿太虛”、“舒眉瞻星海,低首默經倫。酒當逢千杯,話需惡半句,未獲此二者,且夫舒眉瞻星海,低首默經倫。憂惘喜樂于色不征,于聲不發,此之謂舒眉瞻星海,低首默經倫。行思常居戶牖外,可逢千杯,可去半句,若夫接世于戶牗,則無千杯唯處半句者多也,哀盡及也矣”,我想我是一個簡單而樸素的人,我的社交應該是一種簡單而又真誠的社交,簡言之:“與人為善,避人不善;人與我善,與之交善。”
我特别信奉“道不同,不相與謀”的說法,先賢有訓:“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欲仿效古者君子,做一個心性笃靜之人。
談及我的理想,我現在懷着的是一份笃定且平和的心态,我不再像往日那般地沖撞,但我仍舊是往日的那個少年,不忘初心的少年。心語(來自我内心的聲音)如是言:“顧首往事,所執所念,辛醉苦楚,個中得失,皆屬劫曆;翹首來事,所執所念,舒眉漾心,個中期許,皆是星辰。放棄執着,天氣就會變得不錯嗎?噢不!隻要記得你是你呀!當你少年時,把世間美好,都納入懷中,一路走來,步履越來越來倉惶,回望來時的路,你還是曾經那個少年嗎?是的,我還是!”
我願我對理想的初心不改和對理想的執着永遠是這樣的浪漫——向往着啊!向往着!那美好,天是藍藍的,雲是軟軟的,很白!光着腳踱步在綠綠青草地,捉一縷清風,驚飛漫天蒲公英!
關于自我形象之所識社會責任
“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願我永遠懷着一顆童心去愛這個世界;永遠懷着一份樸素去求索知識和真理;永遠懷着一份激情去關心和愛護我的祖國。經曆了許多人和事洗禮之後的我,不再渴望去追求轟轟烈烈的鬧騰,隻求青燈黃卷細思量,隻求絲竹清茶少憂寡,我渴望我是一棵小草一樣的存在,風來不倒,雨來不驚,春來複生,是柔軟,是勇敢,是堅強。我藏身于世界,又顯身于世界,我在這個世界上是如此的渺小,可我卻是如此的幸福,因為我是自由自在的小草,我是自由自在的生命,我是在自由自在地愛着這個世界。
讀到這裡,或許你可能會感到好奇,“我“是誰?哈哈哈,我是一個名為慕賢文苑的微信公衆号,我緻力于為學生群體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的平台,我正在做一個關于用戶群體需求的數據調查,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通過我的問卷告訴我你的需求,如果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并不是一名學生,慕賢文苑也強烈希望我的問卷能有你的參與喲~~~!
如果你對我充滿了好奇,就來慕賢文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