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老子撰寫道德經有哪些傳說呢

關于老子撰寫道德經有哪些傳說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1:03:17

《道德經》共八十一章,他的核心思想就一個字:“無”。整本書都在講“無”的價值。

世界萬物都是有與無的統一體。《道德經》開頭就講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開始的時候是無形狀的,混沌一片,我們把它叫做無。你沒辦法對它定義,它沒有形狀,一切東西都看不清楚。等天地分開了,群星列陣了,我們看得清楚了,就叫做有,“有,名萬物之母”,把它叫做萬物的母親。

關于老子撰寫道德經有哪些傳說呢(老子寫道德經的靈感)1

萬事萬物出現了,我們怎麼觀察事物呢?“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徼就是邊界。有和無是任何一個事物都具有的兩個方面,同出而異名,隻不過有的你把它叫做有,有的把它叫做無。

比如一個水杯,有的是杯子的形狀,無的是中間虛空的部分,沒有中間空的部分就不能叫杯子,沒有外邊的部分同樣不能叫杯子。

再比如一個房子,四面的牆與屋頂地面是有的部分,所以我們能住在中間虛空的部分,如果房子沒有牆、地、屋頂,那也就不叫房子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肉體,這叫“有”,但同時每個人都有一個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可是無限的沒有邊界的。如果隻是一個肉體,那叫行屍走肉。

所謂:“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從無的角度來觀察它的妙處,從有的角度來觀察它的邊界,這個邊界如何理解呢?

風,大家都非常熟悉,從有的角度觀察它的邊界,一級兩級三級,這不是有邊界了嗎?

再比如一張桌子,桌子的概念是一個精神性的概念,但是桌子有大小,有尺寸,這是桌子的邊界。

舞蹈的“舞”字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把舞字底下的腿拿掉,再加上四點水,他變成了什麼字?變成”無“了。老子最早形成無的這個概念,就是從“舞”演變過來的。

關于老子撰寫道德經有哪些傳說呢(老子寫道德經的靈感)2

原始人跳的舞蹈,主要是祭祀和圖騰的舞蹈,雖然你看他們在那跳,動作很粗糙簡單,但大家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形體之外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所以老子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這個有形的東西就這麼一點,幾個人圍成一圈,手拉手,跳着幾個簡單重複的動作,可是這個精神的力量卻是巨大的。

所以任何一個事物,有和無都是它的兩個方面。這就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隻看到有的方面,你也要看到它無的方面,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如果你能把有和無兩個方面都看到了,這就是一個高級的思維水平,叫做玄。

這種”無“的思想對我們今天認識世界有什麼啟發?

很多的藝術作品,都從老子的思想中受到極大的啟發,比如音樂與藝術。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家看白居易的《琵琶行》,裡面有句話叫:”此處無聲勝有聲”,沒聲怎麼會比有聲力量更強大?就是這樣的,這個地方聲音有了,大家反而覺得不對了。

1.有一本書叫《揚州畫舫錄》,裡邊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說書的人叫李天緒,這人給大家講張飛喝斷當陽橋。大家都等着聽那一段呢!張飛到底喊多大聲音,才能把橋喊斷呢?

李天緒把前邊的鋪墊都鋪墊好了,等到張着嘴喊這個的時候,姿勢做出來,嘴巴張大,一聲沒有,大家感覺到耳朵都是驚雷鼓震,因為這時候不管你喊多大聲音,大家都覺得不可能把橋喝斷。用這個“無”涵蓋了一切“有”,這不是理解這個問題又到一個高的妙處了嗎?

2.老子為什麼老強調這個無的方面?

是不是他看不到這方面的作用?不是的。因為大家都看到有形東西的作用,就像都看到争的作用,強的作用,進的作用。可是另外一個方面,按照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理解和它具有相等力量的那個方面,退、弱、不争,還有無,而往往我們看不到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關于老子撰寫道德經有哪些傳說呢(老子寫道德經的靈感)3

3.如何欣賞一幅藝術作品中的留白呢?

曾經有一位英國商人出50英鎊讓吳昌碩畫一幅畫,吳昌碩揮筆畫了五顆蠶豆,英國人覺得虧大了。後來一位高人指點說:“宣紙上滿是東西啊,在夏日炎炎的季節,你把畫挂在牆上,你再支去看!”結果一看不得了,涼風習習。

人類是精神性的存在,藝術作品的形式是一種中介,一種手段,它是能看得到的有的東西,但我們從它的身上看到了其中的無,比如通過看這幅藝術作品,觀衆被帶進了一個廣闊的精神世界。這就是無的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