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群高發的疾病之一,但是這幾年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因不健康的飲食等因素,導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趨勢,許多30歲左右的青年人也出現心肌缺血的症狀。
什麼是心肌缺血?
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心肌缺血,其實是因為某些原因導緻心髒部位的供血量不足,導緻心髒的血氧減少,心髒肌肉功能下降,不能維持心髒正常運行的一種症狀。
而心肌缺血通常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冠脈閉塞或狹窄而導緻供血不足導緻的。而心肌缺血還會逐漸發展為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心髒疾病,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冠心病。
患有心肌缺血會有這3個症狀!
1、在進行體力運動時,會突然出現心肌氣短、胸口發悶的情況,稍作休息便可緩解。
2、沒有征兆的精神疲憊,無精打采,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惡心、胃痛等情況。
3、用力排便後,有胸口痛、心慌、呼吸急促等狀況。
哪些原因,會導緻心肌缺血?
1、高血脂
體内的血脂升高非常容易形成血栓,心血管出現血栓就會導緻冠狀動脈通道狹窄,血液的循環速度下降,造成心髒缺少血氧的供給,就會造成心肌出現缺血性壞死。
2、高血壓
不管是舒張壓升高還是收縮壓升高,都會導緻心肌缺血的因素發生,高血壓還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加速形成,會對血液回流心髒造成嚴重的影響,導緻心肌血少血氧的供給。
3、有煙瘾
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喜歡吸煙的人群,相比常人更容易患冠心病。這是因為煙草内有大量的緻癌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這些有害物質會對肺部的功能造成影響,造成血液内的紅細胞不能運輸充足的氧氣供給被心髒,提升心肌血氧缺失的發生。
醫生:養成3個習慣,心髒或許更有力
1、飲食健康
在平日的飲食上應該減少攝入高鹽、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飲食清淡。最好做到營養均衡,堅持常吃粗糧、蔬菜,補充體内的膳食纖維幫助穩定血管健康。
2、補充水分
經常補充體内的水分。多喝水不僅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緩解血液變得粘稠,還可以提升血管内多餘雜質的代謝效率,降低血管的負擔,幫助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預防心肌缺血的嚴重後果出現。
3、控制情緒
一定要保持穩定的情緒,盡量不要頻繁發脾氣。想要心腦血管疾病保持健康,平時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過度勞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