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宮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早就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對于這樣一座文化富礦,很長時間以來,遊客隻能從導遊詞中了解其曲水流觞的美輪美奂:“一進曲流石渠遺址,我們便發現道路中間有一口年代久遠的水井,這是元朝的水井……”
近日,兩千年前的南越王宮“穿越”回來了,溪澗鳴泉、玉兔奔跑、綠草如茵、小橋流水……原來,南越王宮博物館利用數字化技術“複原”了當年曲水流觞場景。觀衆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曆史,踏入南越王宮苑,欣賞曲溪潺流、鳥啼清幽的嶺南園林美景。
央視新聞畫面呈現的曲流石渠聲光電複原展示(局部)
不得不說,如此“穿越”,賞心悅目。不隻“賞心”,還很“走心”;不隻“悅目”,還目光長遠。
如何讓曆史之井流出活水,南越王宮博物館顯然是走了心的。搭上最便捷的數字快車,讓文物保護觸手可及;同時打造數字産品,拉近與當代人的情感距離,自願為它“打卡”傳播。簡言之,智慧化的方案,賦予博物館娛樂、消費等意義,讓這裡的靜止文物“活”了起來,讓傳統文化“傳”了開來。它與最近廣受關注的“雲遊敦煌”讓全球藝術愛好者随時随地感受敦煌之美、“唐宮夜宴”把“鬓雲欲度香腮雪”的唐俑演“活”等文化現象一樣,都印證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傳播就是最好的傳承。
創新讓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社會生活的自覺,還點亮了當代人的文化自信。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我不僅想過好的生活,還想知道我從哪裡來。一座座博物館就像曆史長河中的浩瀚星海,創新技術讓其中一部分成為“北鬥星”,幫助人們找到自己的曆史坐标。人們并以史為鏡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足夠璀璨,是可以流傳下去的。見賢思齊,也是一種自信。這種自信,不僅是“我們”擁有的民族自豪感,也是每一個“我”作為時代個體被激發出的向上精神。
我們也終将成為曆史的滄海一粟,我們這一代的“博物館”将被怎樣打開呢?有句話叫做:“從世界上消失,不是消亡那一天,而是被遺忘那一刻。”我們當然不希望用厚重的曆史、高冷的神龛去說服後人,而更希望也找到這樣一種賞心悅目的呈現方式,與他們展開精神對話,看到他們充滿期待地接過邀請函,找到我們埋下的彩蛋,打心底裡去接納我們,把我們放在心裡,一直存在記憶裡。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冉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