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是中國古代造園史上最後一座皇家園林。
在這座規模浩大的古典園林裡,“石”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供人欣賞,更是寄托了我國傳統的審美與思想情懷。
園中有一塊平平無奇的大石頭,乾隆卻視為奇珍異寶。
大臣們說它“敗家”不吉利,極力反對;
太後說它“破門而入”,更有滅頂之災。
乾隆不顧衆人反對,花重金将它運回。
這塊引人非議的石頭,就是頤和園樂壽堂的青芝岫。
乾隆“請”石
中國人講究玄關風水,“敗家石”坐落在頤和園樂壽堂的前廳裡,巨大的石頭仿佛一塊天然的屏風,遮擋着門口的“煞氣”。
這塊石頭通體呈灰白色,全身因滴水石穿而顯得“千瘡百孔”,常人眼光實在是欣賞不來。
一塊平平無奇的大石頭,如何能有“敗家”的玄學說法?
題字、寫詩,為何乾隆對它“情有獨鐘”?
有一次,乾隆回宮路過良鄉時,發現了這塊造型奇特的巨石。
大臣眼裡,這隻是一塊極其普通的石頭,可不知道為何乾隆對它“一見鐘情”。
他喊來劉墉盤問石頭的“身世”。
原來,這塊石頭本是明朝米萬鐘斥巨資購入的心愛之物,隻因運輸中家道中落,後人便“甩鍋”給這塊石頭。
後人認為這塊石頭是不祥之物,隻要買下它的人就會迎來厄運,家破人亡。
這種說法似乎有些“玄學”了,可古人十分迷信。
随行大臣得知巨石的“身世”後,紛紛表示此地不宜久留,盡快遠離這塊厄運之石。
乾隆陷入沉思,自己實在喜歡這塊石頭,隻可惜大臣們不同意。
劉墉很是了解乾隆的脾氣和心性,看出了他的欲言又止。
“皇上,微臣認為是這塊巨石有靈性,一般人家‘壓不住’它呀,它才‘坐着’不願意走了”,劉墉谄媚地說。
乾隆笑而不語。
劉墉見“台階”還不夠,便繼續說:
“微臣認為,不是巨石有厄運,而是他在挑選擁有他的人。小小的明朝米家如何跟我大清國運相提并論?它一定是等着入皇家園林呢!”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高興地說:“好!‘請’石回京!”
有時候,領導并不是喜歡下屬“各抒胸臆”,隻不過想通過他人的嘴講自己的想法罷了。
随後,乾隆便下令舉辦了一個“請石”儀式。
文武百官紛紛落馬下轎,對着“敗家石”參拜焚香,場面實在是有些滑稽。
乾隆回宮後,将巨石的故事講給太後,并表示“獻寶”将石頭安放在太後的樂壽堂。
太後立馬不高興了,她老人家本就聽說了此石臭名昭著,有“敗家”的名号。
皇帝将如此不祥之石送給自己,不知道安的什麼心!
何況此石巨大,長8米、寬2米、高4米,重二十餘噸,要想擡進樂壽堂的大門,還得把門拆了。
“豈有破門之理!既敗米家,這塊石頭來者不善!趁早扔了!”
被太後嚴厲地批評後,乾隆又找來“馬屁精”劉墉。
皇帝一籌莫展,劉墉開動腦筋。
“皇上,您看這塊石頭上窄下寬,通體青白,像不像塊靈芝?”
劉墉立馬想出了“馊點子”。
皇上思考着說:“嗯,有些相似。”
“靈芝象征吉祥如意,富貴長壽,跟太後的‘樂壽堂’簡直是天生一對啊!”
乾隆高興地去跟太後“學舌”,可笑的是太後竟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便同意将“敗家石”安放在樂壽堂的庭院玄關處了。
乾隆隻要得到心愛之物,便一定要留下使用過的痕迹。
大家都知道他喜歡蓋章,可大石頭上不好蓋章,乾隆便找來了大臣們一起在石頭上題字。
本就百孔千瘡的“敗家石”更是“傷痕累累”,不僅有乾隆親題的《青芝岫》七言絕句,更有數位大臣題字。
題字寫詩還不過瘾,乾隆幹脆寫了一篇近四百字的“小作文”刻在了巨石的身上。
“知者樂兮仁者壽,皇山洞庭夫何有?”足以看出乾隆對這塊石頭的喜愛了。
從此以後,這塊石頭名聲大振,直到今天依舊坐落在頤和園中,被來往的遊客欣賞着。
隻不過提起它時,人們還是喜歡稱呼它的舊名——“敗家石”。
“敗家石”身世
要說起這塊石頭是如何“敗家”的,還要從明朝的米萬鐘說起。
明朝米萬鐘,以收藏欣賞石頭為樂,自家後花園裡擺放了很多形态各異的石頭。
為了收集石頭,他踏遍了北京高山低谷,修建了三座園林專門陳列石頭。
他自封“友石居士”,外界對他的稱呼就沒這麼好聽了,叫他“石癡”。
傳說中,米萬鐘在房山相中了兩塊巨石,其中一塊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敗家石”。
他相中之後,便想把這兩塊石頭拉回自家的後院。
如何拉回家成了一個難題,何況路程有七十多公裡。
一塊“敗家石”就有二十多噸,古代沒有起重設備,隻能靠人力去拉。
米萬鐘對這兩塊石頭如癡如醉,為了請石出山,他不惜花重金聘請了上百号勞動力。
愛石容易,請石難——光是把這兩塊石頭擡起來放到簡陋的移動設備上,就花了整整七天。
石頭太沉了,放到簡陋的木闆車上後,數十名工人喊着号子一起拉,石頭紋絲不動。
米萬鐘百思不得其解,這時有人想出了一個點子:
“修紫禁城的時候會潑水凍路,在冰面上拉的話摩擦力會小一些。”
米萬鐘高興地直呼:“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秦始皇修築長城也是類似的方法!”
如何制造一條回家的冰道呢?米萬鐘又陷入了思考。
最後,米萬鐘想出了一個“勞命傷财”的辦法。
從房山到北京的宅子修出一條冰道,并沿途打井,等冬天潑水凍路,便有了一條冰道。
此工程堪稱浩大,不僅要雇人修路,還要鑽井打水,确實“敗家”!
愛石如命的米萬鐘,視金錢為身外之物,隻要将心愛的石頭搬回家,他甯願花這筆“冤枉錢”。
到了冬天,米萬鐘的項目完工了。
萬事俱備,石頭就這樣踏上了回家的路。
隻可惜石頭運到一半,米萬鐘在官場上發展不利,竟然丢了烏紗帽。
本就為了這塊石頭幾乎花光了積蓄,這下可好,工作丢了沒有收入來源,“石頭項目”隻能運到一半“停擺”了。
無奈之下,米萬鐘隻好來到了石頭運輸中斷的地方——良鄉。
他撫摸着心愛之石,想着再也沒有機會能見他們了,不禁淚水漣漣。
這時,米萬鐘似乎“感動”了老天,本是晴空萬裡的天氣竟然下起了雨。
米萬鐘第一反應不是找地方躲雨,而是一邊驚呼着一邊找來防雨的油紙給石頭蓋上,生怕石頭淋雨。
他的行為實在令人啼笑皆非,可以看出他是真正的“石癡”!
後來,米萬鐘見運石無望,便用最後的一點積蓄,請人修了一個簡陋的草棚,給石頭遮風擋雨。
這件事傳開了以後,大家不僅沒有同情米萬鐘的遭遇,還嘲笑他是個“石瘋子”。
丢掉工作、失去收入的原因,被大家所淡忘,石頭是不祥之物的“玄學”說法廣為流傳,成為村民茶餘飯後的笑料。
米萬鐘的好友,甚至用大石的口吻寫了一篇文章《戲代石報書》,令人忍俊不禁,米萬鐘給大石頭“回信”,作了《答石見報書》。
這兩塊石頭在良鄉孤零零地呆了一百多年,直到乾隆“一見鐘情”,不顧衆人反對,執意運回頤和園。
事實上,乾隆跟曆史上許多喜愛石頭的古人一樣,隻是政務繁忙之時“解壓”的愛好,可米萬鐘是有些走火入魔的。
玩石,大多人隻喜歡固定的一個種類,比如現如今,有人喜歡玉、有人喜歡瑪瑙。
古人也是如此,白居易喜歡太湖石,阮元喜歡大理石。
而米萬鐘可以說是石頭的“祖宗”了,他不僅什麼都玩,而且精通。
比如說雨花石,米萬鐘擔任官職時,經常打着“出差”的幌子去山間找石頭。
不僅自己挖,還鼓勵村民挖、他來收購,逐漸産生了一條穩定的“産業鍊”。
後來,有一位女石友人聲稱隻要聽雨花石輕輕摩擦的聲音,便能推斷出哪塊石頭更漂亮。
兩個“石癡”一見如故,後來二人便結婚了。
石頭也能“牽線搭橋”!
不僅要玩石、賞石,米萬鐘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給愛石畫“寫真”。
最有名的要數《十面靈璧圖》了。
這塊靈璧石“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角度都有其美妙之處。
作者在這幅畫中展現了十個角度下的景象,風格竟大不相同。
1989年,這幅《十面靈璧圖》在紐約蘇富比的拍賣中,曾經創下了120多萬美元的紀錄,打破了此前中國古代繪畫拍賣的最高紀錄。
2018年,這幅畫被洛杉矶郡立博物館展出。
乾隆“敗家”?
有人曾戲說乾隆三大愛好:收藏、蓋章、下江南。
這個說法可能有些偏頗了,可乾隆愛收藏卻是事實,他的這些愛好還要從“原生家庭”和曆史背景說起。
乾隆時期,疆土統一、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
在相對安定的環境條件下,乾隆自然有時間、有閑心去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
除了喜歡賞石,乾隆還喜歡寫詩、學畫、收藏古玩,使他除了皇帝的角色外多了些許文人的習氣。
“朕自幼讀書宮中,講誦二十年來,未嘗少辍,實一書生也。”乾隆曾對于自己的“書生文人”身份也“蓋章”認證。
乾隆的收藏不管是從品類還是數量,都很豐富繁多。
曆代皇帝喜歡靠着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收集奇珍異寶,什麼值錢收藏什麼,可乾隆的收藏可以說是皇帝中的“奇葩”。
不僅有青銅禮器、書畫、瓷器,還有古書、古畫、瓷器。
可以說乾隆的收藏品,在當時可能并不是按照金錢的價值來收藏的,隻是按照自己“文人墨客”的身份收藏一些心愛之物,如此看來乾隆确實是一介文人。
除此之外,皇帝的收藏是有特殊的政治意義的。
頤和園排雲殿擺放着十二生肖石,有傳言這些石頭是為了讨好慈禧而搬來的。
這些十二生肖不是按照原本的順序,而是按照《周易》中的說法,把慈禧的屬相擺了一個“陣”,有利于她的“職業生涯”。
還有一種說法是,十二生肖石代表全國上下的老百姓,象征着全國對慈禧“俯首稱臣”。
雖說這些說法并無科學依據,但也可以看出古代的皇親國戚是有些“封建迷信”的。
園林收藏不僅是造型與欣賞的需要,更是鞏固皇權的一種象征。
俗話說“玩物喪志”,乾隆也深知“玩物怠政”的道理。
乾隆曾告誡子孫,君主在位要一心為民,日理萬機之餘可以發展一些小愛好解壓,切不可玩物誤國。
嘉慶皇帝就曾對此告誡有所回應“謹守續編序言……怡情尚不可過。”
現如今,“敗家石”上乾隆的禦筆依稀可見。
“青”字已在時間的流逝中剝落,“芝岫”二字還很清晰。
乾隆題的詩也殘留在石頭上。
俗話說,“玩物喪志”。
如果一項愛好,能使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起到解壓的作用,便是有益;
如果隻是為了取樂而散盡錢财甚至家破人亡,那就大可不必了。
參考文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