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春雷響,萬物長”,這是驚蟄節氣獨有的特征,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而中國部分地區也進入春耕季節。驚蟄是否打雷,被看成關乎一年氣象的象征性标志。那麼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好不好預示着什麼?
1、驚蟄前打雷
驚蟄正好在冬春交替時節,春氣開始萌動,而此時冷空氣的活動也還很頻繁。如果在“驚蟄”之前打雷,說明春氣萌動較早,暖濕氣流很活躍,冷暖氣流交彙後就容易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而這樣是不利農作物的種植和收成的。因為驚蟄節氣一到,農民就要開始忙着春耕了。而這個期間如果天氣持續低溫、陰雨,那對于農民春耕是不利的,同時低溫天氣還會導緻農作物發芽、播種推遲,自然生長周期會受到影響,産量當然就會不高了。
關于驚蟄前打雷的農諺有“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未蟄先雷,人吃狗食”等,這些諺語都在說明驚蟄前打雷不好,會影響莊稼的收成。
2、驚蟄當天打雷
驚蟄節氣這天開始出現打雷、下雨的天氣現象,那預示着這一年的糧食會大豐收。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在驚蟄這一天就應該打,畢竟“春雷響,萬物長”,在驚蟄節氣當天打雷了,那也表示這一年的節氣是準時無誤,這樣預示着今年風調雨順。
關于驚蟄這天打雷諺語有“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等,“驚蟄有雨并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這些諺語都在說明驚蟄打雷預示好年成。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緻。不過“驚蟄始雷”的說法并不是在全國各地都适用的,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