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紅網時刻株洲4月15日訊(記者 顔洪 實習生 李杜紅)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4月11日-12日,“美麗鄉約 一網情深”株洲市新媒體和網絡大V美麗鄉村行活動走進天元區、攸縣,實地感受新農村發展規劃和基礎建設,考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情況等。
以“農”為媒 村美富民齊頭并進
櫻花山莊農舍一角。
4月裡的天元區響水村幹淨明亮,一陣陣廣場舞音樂在空氣中蕩漾,彎曲的瀝青路面從村頭通向村内。
銀杏樹。
進入櫻花山莊,道路兩邊的果樹,古樸的民居,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在“鄉村大舞台”上,一些村民步伐輕快的跳着廣場舞,台下不時傳出陣陣喝彩聲。櫻花山莊主體為鄉村大舞台、鄉村大講堂、鄉村大食堂三個部分,是集農家餐飲、釣魚基地、文化表演等為一體的休閑山莊,這個項目主要是帶動當地農副産品的銷售。
鴻雁齊飛。
逾千隻大雁齊飛,劃天而過,這樣的景象将不再靠偶遇。沿着5米寬的水泥路,途徑百花園,來到鴻雁主題公園,在百餘畝的草地和水域中,鴻雁在自由嬉戲。公園通過人工放牧養殖生産不遷徙鴻雁,并且能控制大雁飛行的高度和距離,令大雁聞哨聲而歸。
“響水不響,有女莫嫁響水村”2014年,響水村被列入株洲市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全村3000畝水田,沒有一寸農田被荒廢,規劃中流轉土地用地,以荒地、山林改造為主,真正圍繞“農”字經發展之路,同時大力發展休閑旅遊等第三産業,最終讓“響水不響”成為曆史。
以“點”引面 把文化種到村民“門前”
“鸾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攸縣不但景色秀美,而且曆史文化悠久,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推動下,這座美麗的城市掀起了陣陣文明新風。
古樟廣場。
古木參天,綠陰如蓋,在春聯街道沙坪屋場的中心地帶,幾棵百年古樟圍成了“講黨課、傳黨音”最接地氣的“戶外講堂”。自沙坪“攸美屋場”對外開放以來,在古樟廣場講黨課就有50餘堂。沙坪的居民在此高頻率的黨課氛圍熏陶下,成為自動自發的“黨課旁聽生”,積極“與時俱進、與黨同行”。
牆畫一角。
群衆文化館。
與沙坪古樟接壤的地方就是群衆文化館與文化小廣場,廣場是中老年人健身跳舞、青少年體育運動、小朋友們玩耍的一個最受歡迎的地方。群衆文化館則是利用屋場居民閑置舊房改造而成,總面積達170平方米,有小書屋、小講堂、豆文化展館、黨建帶團婦建四個版塊,最值得注意的是裡面詳細展現了攸縣豆腐的制作流程。
“門前三小”高橋服務點。
如果說沙坪攸美屋場是鄉村文化的整合,那麼石羊塘鎮鄉賢文化就是不可忽視的鄉村文化靈魂。
圖書館。
從古樸的大門口往鄉賢館裡看,一排排的長椅出現于眼前,厚實的講課聲傳入耳中。當踏入鄉賢館裡,視野變得很開闊,裡面不僅有大講堂,還有書屋、書法室、文化中心等場所。
“2009年,我和老伴(夏昭炎)多方籌集資金,購置了2間閑置的老屋稍作修整,将家裡的書籍整理歸類,供周圍鄉親們閱讀。現在,老伴還開設了百姓課堂,每個月農曆初三、十六日講授傳統文化,而我就講一些保健知識,和鄉親們一起健康生活”楊蓮金告訴記者。
楊蓮金。
夏昭炎夫婦的舉措啟迪了縣政府,也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找到了一個先進點,就這樣鄉賢館成為了攸縣“門前三小”的第一站。
一排排整潔的圖書。
鄉賢館是集農家書屋、門口小廣場、門口小講堂于一體,以鄉賢為楷模,以鄉情為紐帶,弘揚優秀傳統,培育文明鄉風。通過把“門前三小”(小書屋、小廣場、小講堂)文化服務點搬到家門口,有效打通了基層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今年開始,攸縣将以“強身、健腦、富民”為内涵,以“門前三小”為陣地,在兩年時間内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點1000個,同時還積極探索建立文明實踐終身積分制度,出台新時代文明實踐禮遇褒獎政策。小到坐公交免費,大到免費醫療等,按照積分,分級禮遇褒獎。
新市徐公店。
活動結束後,鄉村的整潔、靓麗以及村民的熱情和學識,都讓我感到驚訝。鄉村的振興離不開政策的實施,近幾年,株洲持續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同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不斷提升鄉村文化建設水平,逐步實現了環境變美、民風向好的生動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