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種植桑樹為了養蠶,種植梓樹為了點燈(梓樹的種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蠟燭的蠟, 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蠟燭上的蠟都是靠梓樹獲得的)。
孔孟之鄉孟廟裡的千年梓樹
人生百年,而樹不朽。因此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對它充滿思念,要表示敬意。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詩·小雅·小弁》
意思是看到桑樹梓樹林,恭敬頓生敬愛心。無時不尊我父親,無時不戀我母親。後世即以桑梓作為家鄉的代稱。
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聞黃骊詩》中就有“鄉禽何事亦來此,今我生心憶桑梓”的感傷之句。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清 田蘭芳
世先生同在桑梓。——《儒林外史》
在漢語中,“桑梓”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代稱“故鄉、鄉下”。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東漢張衡在其《南都賦》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歸裡焉。”意思是世世代代能夠效法前人,心懷故鄉。天子南巡這裡,看一看前人居住的地方。
那麼,在我國為數衆多的樹種中,人們為什麼偏偏會選中桑、梓這兩種樹來指稱故鄉呢?
桑樹(上圖)
梓樹
原來,在我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系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制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制作家具、樂器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如:《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材質優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人們亦将它們視為靈木。
由于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征,“桑梓”也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
桑梓之情就是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