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煜為什麼寫虞美人

李煜為什麼寫虞美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0:59:48

李煜是五代時南唐的最後一個皇帝,曆史上習稱“李後主”。李煜即位之前,南唐國勢已經岌岌可危。即位之後,他又不思整軍治國,終日耽于逸樂,而對威脅南唐生存的趙宋王朝一味妥協偷安。公元975年,宋軍攻克金陵(今江蘇南京),南唐滅亡,李煜被押抵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從一個皇帝淪為階下囚。在被俘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李煜念念不忘他的故國江山和已經失去的“天堂”生活。追悔自己耽于逸樂以至于亡國,并寫下不少詞抒發國破家亡的傷痛和自己的人生體驗。

《虞美人》就是在此期間寫下的。詞人将春花、秋月、東風、江水、雕欄等景物全都織入現實的心境和回首的往事之中,使真景物與真感情融為一片,亡國之痛和人事無常的悲慨融為一片,也把“往事”、“故國”、“朱顔”等長逝不返的悲哀,擴展的極深極廣,高度概括地将愁情恨緖化作“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景象,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

李煜為什麼寫虞美人(李煜的詞虞美人用血和淚訴說了無盡的)1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為什麼寫虞美人(李煜的詞虞美人用血和淚訴說了無盡的)2

首句“春花秋月何時了”以設問起端,顯得突兀。。“春花秋月”本是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象,問以“何時了?”違反物理;“春花秋月”又是美景良辰,感歎其“何時了?”又違背人情。

次句“往事知多少”揭出原因,說明首句之情緒反常,是因忍受不住亡國與囚居的苦痛,痛不欲生。“知多少”感歎往事無窮,語言傷痛。

李煜為什麼寫虞美人(李煜的詞虞美人用血和淚訴說了無盡的)3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三句承起句,“東風”兩字是起句所以興發感歎的緣故。“又”字明言“春花秋月”仍未終了,暗示憂傷哀痛無以平息,“小樓”指住處,點出囚居生活。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第四句呼應次句,說明往事沉痛,已到“不堪回首”的地步;“月明中”再遞進一步,暗含尤其不堪在月下回首之意。

李煜為什麼寫虞美人(李煜的詞虞美人用血和淚訴說了無盡的)4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抒發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哀傷。““雕欄玉砌”既實指舊宮阙,亦泛指故國江山。“朱顔改”既是訴說自己的容貌變化,又兼喻江山易主,不再為己所有。“在”、“改”二字,一存一失、一實一虛,物是人非之意宛然其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末尾兩句總攬胸中之百般哀傷,喻為滔滔不絕的東流春水,自問自答,收束全詞。這個比喻也更為出色。首先,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感情,看不見、摸不着,用水作比,使愁有了"形體',變得形象可感。其次,寫出了胸中愁之多且深。再次,從時間角度寫出了作者胸中憂愁之永恒,無窮無盡,猶如江水東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滔滔不絕,永無止息。此外,“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詞句還描繪出一幅遼闊的畫面,使滔滔東流的江水與其所載負的詞人愁情,構成了開闊而綿遠的意境。

李煜為什麼寫虞美人(李煜的詞虞美人用血和淚訴說了無盡的)5

全詞感情真摯坦率,比喻貼切形象,語言明白練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魅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